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豫南山水

立壮志重走西路军征战路 用激情演绎摄影人新神话---李建设重走西路军征战路纪实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4 1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李建设与海原县委党史办主任田玉龙(右)李璋老师(左)在鸡窝山红四方面军战斗遗址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7: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设与海原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田玉龙(右)李璋老师在何家堡子红面军驻地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7: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8日         星期二     晴     海原一兴仁镇

                            昨夜整理日记至凌晨一点半。今天早上,海原县委办公室王宏敏秘书和张主任陪同我们吃早饭并为我们送行。这时,海原县红色文化传承人杨聚川先生也专程赶来为我们送行,让我们深受感激。我们委托王宏敏秘书他们代我们向县委办公室徐虎主任问好,感谢对我们在海原的几天里给予提供的帮助和方便。并表示以重走好红四方面军路来回报他们。向杨聚川老先生再次表示感谢他的热心相助。我们缓缓驶离海原县城。

         海原县海拔比较高,宁夏自治区境内的第二座高山南华山就上坐落在该县,海拔2955米,这座山就在就在县城的附近。这里早、晚的天气就如同内地深秋的感觉。出县城我们一路向西北方向的兴仁镇开拔。这里是山路,山高坡陡,且长。路上的车辆较稀。大约十一点多,我们进入中卫巿沙坡头区蒿川乡街上刚停下来便有群众围了上来,待他们拿到我们发放的宣言书后,赞扬我们,并询问我们重走红军征战路的经历。以及我们的交通工具大阳三轮摩托车跑了多远、质量情况等。他们还向我们介绍说:听老年人讲过我们这里过去也来过红军,他们是从兴仁堡来到蒿川。听了群众的你一言我一语讲述后,为了尽快了解当年红军在该乡留下有否旧址。我们便走进了乡政府值班室,有一男一女乡机关工作人员。我们向他们介绍了情况,只见那位男的厉声厉色地说:没人!没人!乡里没人!就不再理你了。事后,我们向群众打听,原来他姓田是乡民政助理。我们又向那位女同志小周给乡党委书记要电话,就说我们是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路过蒿川乡想了解当年红军途经咱乡否留下旧址没?无奈这位乡党委书记也给一推溜二五。我们只有与海原县党史办联系这个乡的情况。因过去该乡系海原县管辖。

         下午一点多,我们终于爬上山进入大盆地的兴仁镇。党政办秘书李进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对我们所需的材料,他也积极想办法为我们进行查找和帮助复印等。并且,还先后与沙坡头区党委党群办、和中卫市委党史办取得了联系,了解该镇的红色文化和历史。他还领我们见到了镇党委副书记韩楷。待韩楷书记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他当即表示敬佩我们重走红四方面军路的精神。对于我们提出想在镇党委的帮助下去郝家集村一趟,因当年红军曾到过郝家集,并在那里打过一仗的情况告知韩书记后,韩书记马上意思到这既是来挖掘镇上的红色文化,又是来宣传兴仁镇的。当即表示,为我们联系郝家集村党支部书记配合。他又亲自开车和李进国秘书带我们一同前去郝家集村。进入该村就看到了几位老年人在娱乐,我们走上前向他们一一发放了宣言书后,介绍了我们是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后,有二位八十多岁的老年人就向我们介绍说:当年来到我们村的就是红四方面军,进驻我们村时,到处都住满了红军。他们在地上支起了一口口锅做饭,那时候我们年纪还小围在旁边看。红军指挥部就设在郝家集堡子里。

         我们和韩楷书记李进国秘书,以及村支书王世文等村干部来到郝家堡子和红军住过的房子等旧遗址前进行了记录。据查阅海原县党史资料介绍: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即向打拉池、海原方向转移,这时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抵进兴仁堡,红三十一军往同心城一带。第四军在兴仁堡歼灭了国民党的民团。后经蒿川向海原转移。在韩楷书记和村支书王世文等乡村干部的配合下,我们得以对该村的红军遗址进行了记录。

回到镇政府已是晚上,韩书记并让李进国秘书在街上餐馆招待了我们吃晚饭。同时,也给我们安排了住处。我们向他们表示了感谢给予提供的帮助和方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7: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李建设与海原县热心人、红色文化传承人杨聚川先生在一起,并感谢他给予的热心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17: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困极了,就躺在路边儿睡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19日         星期二     睛     兴仁镇一中卫

今天准备转移中卫,临行前,我们与兴仁镇党委韩楷书记道别,感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他祝愿我们一路平安!

因为我们这些天来一直行进在山区,这里的山高,坡陡也长,踩刹车自然就多了。我们请兴仁镇牛兴军摩托车修理中心徐兵为我们保养了车,他们说:你们重走红军路来到我们兴仁也的确不容易,就全当我们义务对你们的支持。我们向他们表示了谢意。

出兴仁镇后,我们沿着202省道向中卫挺进。这八十多公里全是山路,爬上高山就要下陡坡,有时刹车时间过长,两后轮就非常的烫,这时就停下来休息会再走。快进入中卫时,就要从大山上往下走,并且是很长的一段陡坡。下山后,在没有进入市区前要经过中卫黄河桥收费站,该收费站也挺怪,当地的三轮车免费,却对我们重走红军路弘扬红军精神的车强行收费。这只能使我们感到对他们的一种不满和愤慨。

下午四点多,我们来到中卫巿委宣传部,刘玉香干事接待了我们,并及时将我们的情况汇报了领导。因领导开会需要等待。趁此时,我们就去了市委党史办。见到了冯中海主任,他对我们重走红四方面军路给予了高度赞扬。并且说我们重走红四方面军路也是在宣传红军历史和党的历史,同时也是在宣传我们中卫。在为我们中卫的红色旅游文化宣传在做前期的铺垫工作。你们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十分敬佩。他积极为我们提供了<<中国共产党中卫历史大事记>>。通过这本党史大事记,我们查阅到了1936年11月4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在兴仁堡歼灭地方反动武装后,经中卫香山进至同心城西南的黄吉川、陈侯湾、马家塘地区,待机歼敌。这段历史的记录。

此外,还看到了我们河南信阳罗山县人尚钺的一段历史记载。1936年9月,中共北平地下中共党员尚钺(原名尚崇武,化名尚健庵,河南省罗山县人,1927年9月6日入党,曾是金日成的老师),因中共北平市委遭到破坏失去组织联系,为躲避国民党通辑并寻找党组织,到中卫中学任教,在学生中开展革命活动。

同时,我们与冯中海主任就一些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三十一军和红军总部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探讨性地交流,统一了思想认识即尊重历史,坚持以史写史,不能以人写史,实事求是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对党和人民负责。道别时,冯主任还一再表示感谢我们为中卫的党史宣传做出了贡献。愿我们在中卫愉快!

晚上,市委宣传部袁洋、刘玉香等秘书送我们到一家小旅馆。我们向他们表示谢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李建设与兴仁镇党委副书记韩楷(右二)镇党政办主任李进国(右一)郝家集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文(左一)在郝家集红四军指挥部旧址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设与兴仁镇党委副书记韩楷(右二)党政办主任李进国(右一)郝家集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文(左二)在红军驻过的旧址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爬上了通过中卫的大山山口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4 22: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0日         星期四     阴     中卫

                   因兴仁镇属于沙坡头区。今天,我们去了中卫市沙坡头区管委会。来到办公室张睿华副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时办公室主任潘玉顺也走了过来。他们对我们重走红四方面军征战路的精神给予了赞扬!并向我们解释了该区委刚刚于今年四月份成立,还没有设立党史研究室。因此,对该区内的红色革命历史既没有资料又不了解。对此,我们也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给我们盖了章。道别他们,我们只有去翻阅查找党史资料。

         

韦州攻城之战,韦州城在下马关城北40里之外。韦州古城因由大罗山和青龙山为东西天然屏障,扼守南北交通要道,成为古代边防重镇。古城平面近似正方形,东西长540米,东、南辟门,南门外有翁城。墙高10米,顶宽4米,夯土层8-12厘米。城墙四周有马面49座,间距43米。1936年6月28日,红七十五师攻克下马关后,与红七十三师合兵包围地处下马关以北的韦州城。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向来对韦州防务非常重视,认为韦州更接近银川,不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均居重要地位。盐池县、预旺县失守后,危及到马鸿逵在金积、灵武的统治。宁夏东南部只有韦州是阻止红军西征的唯一重要据点。此时,驻守韦州的马鸿逵骑兵第一团第三营,人称红马营,营长陈廷林,同时还有保安团100多人、壮丁队300多人。红军未到之前,马部已先行拆除城外民房,撤回城内固守。城墙上堆置石块、枕木和用棉团做的火球,严防红军登城。

6月29日,红七十三师二五0团参谋长在韦州康济寺古塔上观察韦州城内敌情时,不幸中弹牺牲。

红军进驻下马关后,即派人去韦州附近进行宣传,不幸被韦州保安司令苏廷瑞派壮丁队抓去。为争取和平解放韦州,军团领导徐海东、程子华曾先后4次派回民独立师师长马青年去韦州谈判,均未奏效。7月3日,红军趁夜色发起进攻,并一度架上云梯,攻上北城,击毙守军壮丁队队长苏瑞林。此次战斗异常激烈,后因守军火力凶猛,红军遂退回城下,将韦州城包围。城内守军十分恐慌,频频向马鸿逵发电报求援,马鸿逵唯恐韦州城有失,危及金积、灵武和银川,于是派骑兵第一团(欠1个营)、骑兵二团(欠1个营)骑兵三团(欠1个营)、骑兵四团第一营、省保安处骑兵第一大队,共计1300多人,另配置迫击炮2门、机枪4挺,由骑兵第二团团长马光宗统一指挥,前往韦州增援,并限其7月2日到达石沟驿,3日到惠安堡,4日拂晓前解韦州城之围。

马光宗奉命率部由金积、吴忠等地出发,于7月2日夜12时到达石沟驿集中。7月3日凌晨5时,以骑兵第二团为前锋,向韦州以北之惠安堡急进。3日上午,马部到达惠安堡附近,侦悉惠安堡已被红军占领,于是电话请示马鸿逵。马光宗深知惠安堡有坚固碉堡,难以取胜,建议绕开惠安堡,马鸿逵未作决定,只说待研究后答复。直至当日下午4时许,马鸿逵才电话通知马光宗绕道。6时,马光宗部出发,朝韦州方向前进。

7月4日晨,马光宗率部到达十里墩后,令骑兵下马徒步至韦州。马部先出动5个营的兵力攻击红军,以图解围,其中3个营攻击东关,1个营攻击北关,1个营攻击东南角,其余兵力在外围接应。此时红军正忙于攻城,对增援的马部骑兵尚未觉察。当发现背后有马部援兵时,便立即调整部署回头迎击。站至下午2时许,红军因腹背受敌,一时难以取胜,遂退出韦州,到达红城水一带,与驻在这里的红军会合。韦州攻城战斗中,击毙马部副营长马玉清等数十人,红军伤亡数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17 20:47 , Processed in 2.046793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