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87|回复: 12

聆听两位大师讲课,机会难得,不要错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1 09: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7-22 11:28 编辑

                                             通          知

各位摄友:
       市摄协特邀全国著名摄影家、摄影评论家于德水、陈晓琦前来面授技艺。时间:7月23号全天,周六上午9点开始,地点:市地税局多媒体会议室(胜利南路)。机会难得,请各位摄友前往聆听。
                                   
                                                                                       信阳市摄影家协会
                                                                                             2011-7-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摄影家于德水
来源:河南文化网 时间:2010-10-13 16:43:25 Tag于德水
于德水   
1953年生于河南省周口市   
1978年从事摄影   
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   
198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摄影专业   
1985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   
1985年河南画报社任摄影记者   
1989年任河南省青年摄影学会会长   
1998年至2002年主编《河南画报》   
2001年任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2002年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1994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奖(非突发新闻类)金奖  
1995年获中国新闻摄影奖(非突发新闻类)金奖  
1996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奖  
2001年获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荣誉称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9: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河流年》后记
  人类智能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摄影,人为自己造了一面“镜子”。还有记忆。自此,这个世界的历史就不再只是无形的了,文化亦显得丰富而有趣味。
  曾经是很长的时间里,摄影于我,是一个过于严肃、巨大的方式,是一个对现实世界介入的思考和言说,是一个对自己生活着的这个空间的知理与情绪的承载。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在七、八十年代抱起相机的中国大陆摄影族群,注定了是承前启后的一代,注定了是在观念的夹缝中图谋发展的一代,注定了是在产生大师的空白地带执著地存在着的一群人。
  从1978年一台卷着机皮的双镜头“海鸥”4a,我开始有了感光不足的显影。“先天不足”是历史的限定。
  尝试着从镜头里那些生活着的人的各种形态中去读解世界、读解生活、读解脚下这片厚厚的土地,从主观、艺术化地给对象的修饰,逐步进入到体察、感受,进而去思考,诸多朦胧的意念在影象的表现中渐渐显化为生活、土地与文化的关系,还有人。从豫东黄河曾经泛滥过的那片土地向西延伸的路,一直在这条古老大河的岸边。
  在生命早已越过不惑之后,能让脚下的土地透彻摄影,透彻自己,只能连同所有的一切托付给这条亘古流淌着的大河和它两岸的土地。
  曾是:“生命的根与这片土地联结得太深太深,它已是我们这个族群生存的图腾。”(95’摄影•中原/告白)至今也未曾丢掉,只是少了浪漫或沉重。平淡的平实。二十多载的摄影路,只找到了一个方向。
  生活流淌着浮光片影的图像,在我眼前渗现出这样四个大大的字?民间万岁。
  今天的人类已处在一个由着自己的智力启动起来的狂飙风洞之中了,发展在几何级地变速。跨越一个世纪和又一个千年纪元,历史的节奏被置入了物理加速器,文化的演化像风中翻卷的书页,早不再像我们的祖先那样,用久长和广静的概念,睿智地融理天地和自然万物了。
  不知道快门闪动的同步有没有差误,错动和虚化的影像并不都是因为机械的误错。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继续下去的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7-21 14:33 编辑

著名摄影理论家-------陈晓琦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河南分院艺术总监 摄影理论家、评论家,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摄影》特约评论员、郑州大学兼职教授,出版理论专著《摄影艺术特征论》等,论文《关于新闻摄影瞬间的断想》在全国摄影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入选1990年第四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多篇文章在《中国摄影报》等国家级专业媒体发表,编辑多部政府画刊,摄影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0: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积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

本帖最后由 茶山行 于 2011-7-21 14:34 编辑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做客理工大                                              


                                    2011-6-9 10:06:30 来源: 河南省教育网     作者:胡晓光


       6月7日下午,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于德水做客河南理工大学,并在该校圆形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摄影与社会”的精彩报告,焦作市摄影专家和该校3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了此次报告。   
     

      于德水,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我校兼职教授。从事摄影30多年来,曾多次荣获中国新闻摄影金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摄影金路奖,被授予“德艺双馨”摄影家、中国传媒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先后出版了《中原土》、《黄河流年》等摄影集。他的摄影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
      

       报告会上,于德水首先从图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影响讲起,向大家说明图像是人类最早的交流方式,并通过对各个时期不同摄影照片展示,生动再现了摄影的发展历程。随后,于德水重点分析“摄影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他指出,摄影在拓展人们视野、升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摄影是现代人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它具有社会当代性,它能够自由自在地、非公式化地探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最应该受到普及、给予空间发展的语言形式。讲解中,于德水还引用“摄影技术证明马有一瞬是四脚离地”等生动历史故事历史故事,形象地表明了近代摄影技术在社会科学等不同领域的重要应用。报告最后,于德水详细讲述了肖像摄影、新闻摄影、艺术摄影、纪实摄影的含义及对社会的影响并结合摄影能够反应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地深刻社会意义、展示新纪实主义摄影作品及代表人物等方式与大家一同探讨了摄影的未来发展方向。
     
       据悉,此次报告会由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承办。于德水友情做客河南理工大学并为该校师生带来了关于现代摄影地精彩报告,极大地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启发大家对摄影技术的思考,对广大摄影爱好者今后的摄影创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14: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晓琦老师在“金像有约--百家摄影讲坛”的第一讲是《河南摄影6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1 2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2 10: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信阳的影友好福气,祝贺活动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5-2 05:18 , Processed in 0.3938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