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溪奇掠影

不忘初心两位老党员重走长征路日记(专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1 1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3日          星期日             多云转晴    隨州

上午,我们重温了红二十五军为什么要离开鄂豫皖根据地进行长征?花山寨会议是怎样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5月11日,我们在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花山寨“会议旧址”进行了考察学习。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参加会议的有徐宝珊、郑位三、吴焕先、徐海东、戴季英。会议根据郑位三转达程子华带来的周恩来的口头指示,结合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实际,讨论了今后行动大计。会议认为,自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率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的两年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虽然进行了极其英勇艰苦的斗争,但是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被敌人严重摧残,当前敌我力量过分悬殊,根据地的严重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在边沿地区恢复老根据地与开辟新根据地,经过朱堂店和陶家河两地区的尝试,成效都不大;虽然红二十五军还能够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但本身已不易得到很大发展,一时难以恢复和开辟一个新的局面。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在根据地继续被敌人分割并不断压缩,人口锐减,兵源枯竭,军民衣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军得不到人力物力的补充,将会继续削弱以至被消灭。因此,会议一致同意遵照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红二十五军转移出去,创建新的根据地,谋求更大的发展。至于转移的方向,会议认为,向东、向南、向北都不适宜,向西侧比较容易发展。最后,会议决定:(一)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建新根据地而斗争;(二)以平汉铁路以西鄂豫边界的桐柏山区和豫西的伏牛山区为初步目标;(三)行动中,红二十五军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四)鄂豫皖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留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他组织鄂豫皖边区党的新的领导机构,以留下的红八十二师和地方武装为基础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会议还讨论了省委成员的补充,红二十五军整编及军领导人的变动问题。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决定补选程子华为省委常委;根据徐海东的建议,决定由程子华任军长,原军长徐海东改任副军长,吴焕先仍为军政治委员,戴季英任军政治部主任。

    会后,郑位三向程子华传达了中共鄂豫皖省委的决定。程子华提出,中央派他来是当参谋长的,请郑位三转告省委,他不当军长。但省委没有改变决定。省委写信给在皖西北的高敬亭,传达省委决定;并就近召开鄂东北道委及其下辖党组织负责人会议,研究布署了工作,原道委书记郑位三调任省委秘书长,指定王福明为道委负责人。同时,红二十五军积极进行战略转移准备,首先将在花山寨附近的鄂东北地方武装西路军补入红二十五军,然后西移罗山县殷家湾、何家冲一带,整编部队,撤销师一级建制,军直辖第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手枪团,军部机关设司令部、政治部、经理处、军医院及直属分队等,全军共2980余人;向全军指战员讲解形势,进行“打远游击”和“创建新苏区”的政治动员;实行轻装,减少不必要的辎重桃担;每人准备三天干粮、两双草鞋。至11月15日,在罗山县何家冲准备就绪。

上午快十点时,我们决定去随州市的洛阳镇九口堰抗日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参观。这处革命纪念地距市区40余公里的路程。在去的路上,我们看到随州市城市发展很快,变化也很大。我们还是七年前,重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路时来到过这里。随州城市的规划布局合理,环境和绿化优美。新农村建设,使农村发展变化成效显著。我们相信随州人民赶趁改革发展的东风,会把随州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美好。

来到洛阳镇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在纪念地广场,我们向李先念塑像,敬礼致意,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缅怀。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纪念馆和抗日大学第十分校旧址,使我们对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鄂豫边区的革命斗争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39年12月至1942年6月,李先念、陈少敏、任质斌、刘少卿率领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在随县洛阳镇九口堰浴血奋战三年之久,创建了白兆山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1941年4月5日,李先念率领五师全体官兵在九口堰向全国通电就职。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设在孙家大塆,师直机关、抗大十分校、挺进报社、边区建设银行、战地医院、兵工厂等以孙家大塆为中心,分布在九口堰村周边地区。这个时期,正是该师创立、组建、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地方在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爆发时期,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1984年10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笔为九口堰纪念馆题写了“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 的匾额。湖北省人民政府1992年将九口堰革命旧址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大塆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近年来,随州市对该旧址进行了翻修和重新布局。

1995年,随州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纳入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在参观时,向九口堰纪念馆赠送了,由中共信阳市委党史办编写的《北上先锋一一红二十五军长征画史》,发放了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宣言书,馆长杨才东在我们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军旗上签了名,还为我们的布上盖了章。

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很多。我们还见到一位叫李秀华的红色文化爱好者,她带着全家七八口人,及八十多岁的父母,专程从新疆哈密地区来随州参观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纪念馆。父亲还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这位老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我们为她们全家的精神所敬佩。并祝愿她们这次红色之旅平安、顺利!

随后,我们又赶往10多里开外的胡家河《新四军第五师抗大十分校》旧址胡氏祠。1941年10月初,为了适应巩固、发展部队抗日工作的需要,加强党政干部的培养。新四军第五师决定在随营军校的基础上,组建抗日军政大学十分校,校部迁往胡家河,李先念任校长兼政委,黄春庭任副政委。扩大了招生名额,增设了政治队、青年队、敌工队、参谋队、卫生队。1942年1月正式对外招生,并发布《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招生简章》。2月15日在洛阳胡氏祠举行开学典礼。五师师长李先念、政治部主任任质斌、参谋长刘少卿发表了《我们的大学》、《边区青年解放的先声》、《献给抗大第十分校第二期学员与教职员》的祝辞和讲话。抗大十分校共训练1500余人,为我们党抗日前线和后方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1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P13302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1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4日          星期一    多云         随州一随县

         上午我们以为随州市委、市政府合署办公,谁知没在一起。来到市委我们就到组织部,因为多数市县区的党史办则都是由组织部分管。到市委组织部后,庞忠斌秘书和周干事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坐下后,向他们介绍了,我们重走红二十五军的路,是从5月初,从安徽六安市金寨县麻埠乡红二十五军成立地,一路走来的。正始出发是5月29日从信阳罗山县何家冲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出发的。这一路,我们将代表了大别山鄂豫皖根据地老苏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走红军长征路。我们将沿着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走到陕北。而且,我们是自费重走红军长征路。他们对我们一路风尘来到了随州,且都是老人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精神感到敬佩!给我们不少的鼓励、支持和祝愿。我们向他们深深地表示了谢意。

         当我们找到市委党史办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等到了下午上班时间,我们走进了市党史办。王顺国主任、陈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王顺国主任一眼就认出了李建设,是2011年4月同老伴重走红四方面军长征路时,来到过档案局查找资料。没想到今天你和这位李长万结伴重走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了不起!敬佩。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尽管说。当即,我们就为他们的热情、豪爽倍受感激。在冯成秀局长、王顺国主任、陈谨同志帮助支持下,在《中国共产党随州党史》草稿书上,提供了这段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经随县:

         1934年11月17日夜幕降时,红二十五军跨过平汉铁路,2980余人,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 的旗帜,进入隨县。于18日上午抵达小林店,红军大部队的突然造访,让这鄂豫省际边陲小镇一下子热闹起来。

         小林店地处鄂豫两省三县交界地带,面向豫南平原,背靠桐柏山,地形地貌有利于红军进退,且小林店物产较为丰富,商贸比较活跃,有利于远征途中的红军筹集军需。

         红二十五军筹粮队则沿街寻找土豪、富户、劣绅,征收粮饷。开始并不顺利,官兵们首先找到镇上有名的“方氏油坊”老板方吉安,向他宣讲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希望他主动拿出钱粮支援红军。方吉安不配合,一味糊弄应付。征粮官兵了解方家的富袼程度和民愤情况后,认为方家属于土豪劣绅,可以实施打击,当即抄没了他的家财,一部分作军饷,一部分财物分给了穷人。抄没行动震慑了小林店街上其他土豪大户,张建之、张光道等众多店家老板纷纷出钱出粮,众多老百姓也自动捐助粮米,补充红二十五军粮饷。当日下午,稍作休整并得到粮饷补充的红二十五军官兵离开小林店,继续西行。

         这段简短的历史,介绍了红二十五军从信阳黄龙寺进入应山、随县小林镇,补充兵源,征收粮饷。随之当日下午,便继续西征。

         在市党史办同志的目送下,我们离开了随州。原计划直奔小林,则又考虑到镇上,很难査阅到更加细致的红二十五军在小林的历史资料。还是到随县再查找查找吧!随之,便赶往随县县委组织部。。。。。。县委党史办。。。。。。虽然时间上稍有点晚,却不尽人意。此时感到酸甜苦辣的知味都有。但我们还是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红军长征精神战胜一切困难,重走好红军长征路,弘扬红军的伟大长征精神。激励人们走好习近平新时代的长征路。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当寻找到住处时,夜幕已经降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设李长万在与随州市党史办王顺国主任(右一)秘书陈谨(左一)分别前的留影
P133026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5日          星期二    晴    随县一一小林镇一一淮河镇



上午八点多,我们走进了随县党史办,办公室的操静秘书接待了我们。我们首先向她介绍了是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并向党史办赠送了由中共信阳市委党史办编写的《北上先锋一一红二十五军长征画史》一书,她们很感激说:“我们就缺这方面的史料,也正在研究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随县的历史”。她并给我们提供了二本党史资料。为证明来到过随县,还为我们盖了章。我们向她表示了谢意!她很关心地询问了下-步的行程。离开随县党史办,我们向鄂北小林赶路。我们在翻阅随县党史资料《随县烽火录》和其它资料时,再也没有查阅到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随县的历史记录了。

在路上,我们不断向群众发放宣言书,很受群众的欢迎。走到随县沙店村向村民发放宣言书时,水果经销户王显松看到我们是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硬塞给我们一袋子鲜桃。说你们精神让人敬佩。一路上很辛苦,这桃子不算什么,带着在路上吃吧!我们向他表示了谢意。

十点多时,我们就到了小林镇政府。见到镇党政办苏世河主任,并向他介绍了来意。他很热情地介绍了该镇的基本概况。近年来,该镇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还找出《小林镇志》让我们查找所需了解的历史。这个镇靠近信阳,历史上曾属于信阳管辖。早在1927年10月,小林就开展了我们党的革命活动,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成立农民自卫大队。开创武装割据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18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小林店,在这里进行了短暂停留,为继续西进征收粮款。

时间很快就十二点了。苏主任说让我们中午和镇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吃顿工作餐,下午可领我们去小林的革命旧址纪念地。镇社会事务办孙舒莉主任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镇政府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思。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我们祝愿镇社会事务中心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下午,我们在镇党政办苏世河主任、文化站长付进山和祝林村支书喻景军的陪同下,来到祝林村小街镇上的祝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工农革命军祝林大队机关旧址,这些旧址依然存在,但需要尽快维修。这是-处很重要的革命旧址群。他们说,已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近期进行维修并加以保护。随后,我们买了花圏,同他们-起登上塔坡寨山上的革命烈士墓,为先烈们扫墓。在烈士墓纪念碑前,我们代表家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敬献了花圏,代表中共信阳市平桥区委、平桥区人民政府敬献了花圈,代表中共罗山县委、罗山县人民政府敬献了花圈,以及李建设李长万向烈士敬献了花圈。拿出我们从家乡带的“金河南”美酒,洒酒祭奠先烈。在烈士墓纪念碑前,乡村干部和我们一起缅怀祭奠先烈。面对革命先烈我们说:“先烈们您们好!我们是从您们的家乡大别山信阳老苏区重走红军长征路,专程来看望慰问您们的。您们为了中国革命、为了共和国的今天,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您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定要继承您们的遗志,踏着您们的足迹。在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的新时代,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为把我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先烈们您们安息吧!” 离开这里,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又来到小林店村,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小林店街镇就是在这里征收粮款。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指看不远处的炮楼对我们说:“这就是当时小林店街镇上最大的油坊户方吉安的老宅。解放后,分给了好几户群众。” 现在已显得十分破败。小林店街呈南北走向,依然保持着老街道的轮廓。我们从北街走到南头,中间还要走过一座桥。足有一里多地长。可见,当年这里商贸繁荣。

就要结束这里的行程,我们在小林店居委会,对镇党政办苏主任、镇文化站付站长、居委会李传军支书等,谈了我们想法:一、在小林店竖起一座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地纪念碑;这也就成了一处革命纪念地了。让后人永远纪念红军,学习红军精神,发扬红军的革命光荣传统。二、在小林店街上,红军当年征收粮款处,可建立一个标志建筑。教育影响人们,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人民群众要爱护自己的子弟兵,永远支持子弟兵和今天的人民解放军。三、红军在街上向群众作宣传的地方,建立一个标志建筑。这些工作可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做。我们相信小林镇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傍晚,七点多时,我们到了淮河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设李长万在随县小镇塔坡寨革命烈士陵园向先烈敬献花圈。
P133029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6日          星期三    晴         淮河(店)镇



         今天,我们去了淮河镇政府,镇党政办主任陈大金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得知我们是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情况后,即刻向镇党委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姜从林汇报。我们见到了姜委员后,通过简短的交流。看出他是一位很热情,且年轻精干,工作认真的领导干部。他向我们介绍了淮河镇的基本情况:淮河之源的随县淮河镇,处于鄂豫两省接壤处,与桐柏县一河之隔,属于边贸口子镇。虽说淮河镇是一个只3万多人的山区小镇,但却有着宏大的梦想。那就是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文化资源实现绿色崛起,向生态文化旅游跨越。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视农业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打造绿色产业。例如,该镇的蓝莓、板栗、茶叶、牡丹等,为龙头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以及充分利用当地淮河资源打造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取得了显著成绩。广大群众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为了让我们了解到该镇红色历史情况,通知了镇机关已退休老干部徐家义、夏忠义两位老同志,与我们在一起座谈交流。为寻找当年红二十五军在淮河镇留下的战斗遗迹,又带我们来到淮河镇(店)的老街上。找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淮河店区公所旧址。这原是一座古庙,现已是断壁残垣,仅剩下几堵墙了。我们对这处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进行了考察拍摄记录。

据历史记载:1934年11月18日下午,红二十五军在小林店得到粮饷补充后,稍作休整,便继续西行。在七里冲、淮河店击溃了地主武装和国民党区公所武装骚扰,当睌,宿营淮河店。19日凌晨从淮河店进入山高林密的桐柏山,经过田王寨,直抵桐柏山主峰太白顶。到鄂豫交界的桐柏山区建立根据地,是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时曾经规划的目标。

         我们与镇领导交谈中,谈了我们想法:建议该镇将这已残破的老庙,国民党区公所旧址进行复建。它必竟是当年,红二十五军在这里歼灭了地主武装、国民党区公所战斗遗址。是一处革命纪念地,对于我们今后进行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又增添了一处教育基地。得到了在场同志们的一致认同。
P1330314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李建设李长万在随县淮河镇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国民党区公所旧址前与淮河镇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姜从林(右一)镇党政办主任陈大金(右二)镇退休老干部徐家义(左三)、夏忠义(左二)分别时留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建设李长万在随县淮河镇红二十五军战斗遗址国民党区公所旧址前与淮河镇宣传委员、武装部长姜从林(右一镇党政办主任陈大金(右二镇退休老干部徐家义(左三)、夏忠义(左二分别时留影。
P13303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溪奇掠影 于 2018-6-11 20:23 编辑

6月7日          星期四    睛         淮河镇一田王寨一桐柏县



         在街吃了早餐后,我们就往田王寨赶。今天气温高,无风。出门衣服就已汗湿了。从淮河镇到田王寨五十多公里的路程,还要走-段高速。中午十二点时,我们来到田王寨,它位湖北随县新城镇。这里目前正在开发建设中的田王寨风景区。我们向景区负责人刘文成介绍了,是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专程来到这里。他立即回答到:是的,听说过红军来到过这里。你们很辛苦!今天又这么热,到田王寨只能靠步行上山。因为今天景区值班的人少,不能陪你们去山上的田王寨。否则,真愿意陪同你们一起上山 。并热情地告诉了我们上山的路线。我们向他表示了谢意!便向大山深处走去。

       田王寨在桐柏山脉主峰太白顶以东固城山上,最高峰险岫峰,海拔1080余米,是桐柏山脉的第二高峰。田王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周书·权景宣传》和《周书·蛮圈》记载:南北朝的西魏时,有一支蛮族的首领叫由鲁嘉,他自称豫州伯,在桐柏山固城山筑寨,曾试图与北齐联络反西魏,西魏先后派王雄、权景宣率兵镇压才将其击败。元惠宗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红巾军起义,江淮百姓纷纷响应。传说有一个叫田如伯的农民,又在此筑寨为王。清朝时,新城人戴九又在这里筑“银銮殿”,养兵数千,称雄鄂豫两省边界。今有人曾称赞 “田王寨自然禀赋优异,她古朴沧桑、雄奇神秘的气质,令人震撼!”

今天天气炎热,气温高,又是中午,没有一丝风。我们行走在山路上,背着沉重的行李包,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气喘吁吁。真是一步步往山上挪,举步艰难。面对这艰难的路,我们就用红军的精神激励自已。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年红军战士们身背着比我们不知重多少倍的行李等,都爬上了山。我们今天背了点这些行李算得了什么?没用一个小时,我们便爬上了田王寨。登高望去,这里山势险峻,森林茂密,道路陡险。雄伟的寨墙基本保持完好,寨里面积约5平方公里。寨上的房屋已断壁残垣,但建筑富有特色。设立有五营四哨、大南门设有烽火台、翁城等古迹,寨内建有磨加工坊、碾、集市、客栈等。相信这里以后会尽快复建好。

1934年11月19日凌晨,红二十五军从淮河店进入山高林密的桐柏山,来到田王寨进行休整。一边派人联系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同志。我们转遍了田王寨,没有寻找到纪念的标志。只是历史上仅作了简要的记载。但我们记录了当年红军在这里的遗址。

从山上下来,我们离开田王寨向下一站桐柏县进发。进入河南境内,看到南阳交警高速支队的交警们冒着炎热的天气,认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履行职责,严查过往违法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受到了过往司乘人员的赞誉。我们称赞周升警官他们工作认真,作风过硬。为河南交警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晚上,我们到了桐柏县城住下。随州田王寨红二十五军住过的房屋遗址。
IMG_732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1 20: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8日          星期五    晴    桐柏         (11)



         上午,我们去桐柏县委党史办,先后见到了刘秘书和刘涛主任。我们向他们介绍了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的。是5月初,从安徽皖西六安金寨麻埠乡,红二十五军成立地一路走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学习、宣传、弘扬红军的伟大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用我们自己的身体力行来践行重走红军长征路。他们和在场的桐柏县委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世海,对我们自费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为使我们能够详尽地了解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桐柏的历史,还送给了我们两本党史资料。在我们的沿途需盖章的布上盖了章。并祝愿我们在漫长的路上-路顺利!我们向他们致以了谢意。随后,我们去了县委宣传部,靳波秘书得知我们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途经桐柏县。他向我们介绍:桐柏县革命的历史比较早,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桐柏县,不仅留下了许多革命旧址遗迹,而且对桐柏县产生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对我们今天重走红军长征路表示了赞誉。为我们盖了宣传部的印章。我们表示代表你们一定重走好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离开桐柏县委,我们向西行,来到桐柏山淮源风景区管委会。办公窒主任张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当他听说我们是重走红军长征路的,便对我们说自己也十分热爱红色文化,经常阅读革命的历史、红二十五军长征在桐柏,我们的太白顶也是革命重要纪念地。还找出几本他个人保存的红色桐柏山革命斗争历史资料让我们查阅。为鼓励他对红色革命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送给他一份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宣言书,赠送给他一本《北上先锋一一红二十五军长征画史》和一顶红军帽。他非常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红色革命历史资料。

         今天,我们决定登桐柏山太白顶到革命纪地。我们从桐柏山风景区东山门进山,绕着山上的盘山道,走了三十多里的山路,才到太白顶下。在我们爬太白顶时,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到了山顶,向远处望去,真是一览众山小。桐柏山,位于秦岭向大别山过渡地带上,横跨鄂、豫之间,以作天然之界。桐柏山风景区,西接湖北枣阳,北连河南桐柏县,主峰太白顶,又叫凌云峰、太白山、白云山,海拔1140米。以分水为界,随县、桐柏各一半。以此峰为中心,东经元宝垛、田王寨、寇子垛、玉皇顶、鸡公山至大悟县与大别山相连,主峰南侧以七尖峰为中心,经大仙垛,延伸到华宝山,与大浪山相望。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隅,距桐柏县城约15公里;位于随县北部万和镇,距随县县城约75公里。总面积4924公顷,是千里淮河发源地和江淮两大水系的天然分界线。景区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集“雄、奇、幽、险、秀” 为-体,融“淮源、盘古、佛道、红色” 文化为一身,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先后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国、国家3A级旅游区、中国最佳旅游去处、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

我们登上太白顶,对外围及祖师殿,分别进行考察拍摄记录。想寻找到太白顶和湖北的界牌口。因它是当年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与红二十五军联系处。却很少人知道,我们没能寻找到。如若不是天色已晚,我们还会坚持寻找。但我们很遗憾下了山,到了山下天色已经黑了。 IMG_75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5-2 04:04 , Processed in 0.38000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