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30|回复: 2

转载分享----谈谈人文纪实类摄影的“前期选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9 17: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摄影论坛上发现一篇佳文,现分享如下,以与有感兴趣的影友一同分享:
谈谈人文纪实类摄影的“前期选题”

    人文纪实摄影的最大难题不是“如何拍”,而是“拍什么”!
它除开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的特点。倾向性就是人文纪实摄影拍摄的动机,确定主题的目的,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影像表现和视觉冲击来阐述摄影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它往往是摄影师长期关注后才拍摄完成的一组具有文化、社会和历史意义的图片。所以,人文纪实摄影即使不能揭示一种社会现象,也应该提出一个社会问题。具体地说我们应该:用政治家的敏锐观察社会,用医学家的逻辑判断病情,用美术家的严谨描绘对象,用文学家的热烈诉说情感。
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反思,我觉得在人文纪实摄影的前期选题上,我们应该掌握这样几个方法:
   一、宏观观察,微观表现。
    人类总是面临着贫穷、战争、灾难、疾病等问题,从当今世界看,人类又面临着人口、能源、粮食、环境四大问题。这些都是一些宏观问题,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也肯定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但既然已经成为问题,那么必然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
    之所以成为宏观问题,那是有无数的相关的具体现象存在。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学会根据本质找现象,也就是说通过宏观的问题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寻找具体的现象。
    比如说人口问题,我们就可以想到人口的数量和素质两个方面,而在社会上就完全可以看到因为人口数量而引起的事件或者现象。道口的拥挤、车站的排队、就业的困扰、民工的窘迫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人口素质而造成的一些社会现象:旁若无人的吸烟者、冷漠无情的围观者、公汽车上的争吵者等等。
    一滴水虽小,但它也可以反射整个太阳的光芒,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和思考,选取微观对象进行“以小见大式”的长期拍摄,这就是化整为零的、非常有效的人文纪实摄影题材的选择方法。
   二、走出误区,贴近生活。
    当今许多人文纪实摄影爱好者或多或少走进了选题的误区。
    1、“猎奇”的误区。
    摄影数字化以来,原先高高的门槛早已不复存在,数字相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摄影爱好者的大军也随之浩浩荡荡起来,各种形式的采风和摄影旅行层出不穷并吸引了大量摄影爱好者的眼球。他们往往是为猎奇而来,回家后却发现自己再一次成为了数字垃圾的制造者,就算是偶得佳作,也仅仅是“偶得”而已,不成系列,上不了台面。
    我并不反对某种形式的“采风”也好,“摄影旅行”也罢,放着身边最熟悉的人群不拍,偏偏喜欢到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拍摄,这恰恰违背了人文纪实摄影的某些关键原则。也不乏一部分人在出发前做了大量的“功课”,对拍摄题材作了详尽的了解,也有可能拍到一些很有视觉张力的片子,但是我们又能有多少时间、多少次机会深入到拍摄对象实际生活中呢?理解不深刻、认识不深刻,其直接反映就是影像内容的肤浅,不能由表及里。
    所以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出发,从身边思考。通俗点说就是从你的职业出发,充份发挥你的职业优势。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不但是你个人的遗憾,更是摄影事业的遗憾。“远拍风光、近拍纪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是工人,你最好从工人生活出发,在自己身边的工友中寻找你最熟悉的人和事;如果你是教师、干部、军人也应该这样去寻找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居住地点来选择最方便的拍摄题材,这就是扬长避短的人文纪实摄影题材的选择方法。
    2、“唯美”的误区。
    有些人文纪实摄影爱好者陶醉于光影的效果、构图的精巧、背景的虚化,结果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蹊径。其实人文纪实摄影并不在乎你用了什么镜头、什么相机、甚至是什么参数,更加不会强调影像焦外虚化效果如何、色彩油不油润等仅仅停留于摄影入门层次的问题。它更注重你拍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关注了什么!更注重深层次的关于人、关于世界、关于人和这个世界的认知、理解的问题。我们切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
    3、“影赛”的误区。
    我承认摄影比赛是评价照片优劣、提供技术交流、体现影像价值的形式之一,但绝对不是摄影师价值体现的唯一形式。这种比赛更多的仅仅是停留在“摄影沙龙”的阶段,带有很强的商业意识和功利手段。比赛的权威性更是值得商榷,我认为人文纪实摄影师更应该淡泊名利,把精力放在拍摄题材本身的深度挖掘上,比如你拍摄题材的摄影语言的组织、表达等等。
    三、 突出时代,远离抽象。
    时代的跨越和社会的进步总是有其标志性的物像,比如说六十年代的备战备荒,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八十年代的下海经商、九十年代的失业下岗以及当前的炒股买房。作为人文纪实摄影师,如果能具备敏锐地洞察力就会发现这些时代的痕迹,从中挖掘出适合自己拍摄的题材。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洞察力”还不够强,你可以经常阅读各类书籍和报纸,包括网站,从中挑选你喜欢的题材。像《南方周末》、《新闻周刊》这样的报纸杂志是我每周的必读内容,内容真实而又深刻,往往能够让读者引起共鸣。
    但是,摄影毕竟是影像的记录,它无法表现抽象的事物。所以,我们还要避免选择无法表现的抽象的主题。例如物价的攀升、人民币升值、外贸逆差、拖欠工资等等,这些社会现象只能适合用文字表述,而无法通过影像来表现。因此,在我们选择题材的时候,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何通过影像来表现你说关注的主题,再好的题材无法去通过影像来表现,那么我们只能选择放弃。
    由于水平有限,以上观点和内容有很大的局限性,更是难免会有所纰漏,仅供大家交流参考,恳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附上我已认真阅读并强烈推荐给大家的优秀人文纪实类摄影书籍(画册),或许也会给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
    1、《人文摄影指导——禅的写实与写意》张望著
    2、《今生》赵嘉著
    3、《寻路》卢东尼著
    4、《四季——西藏农民的日常生活》吕楠著
    5、《在路上——中国的天主教》吕楠著
    6、《被人遗忘的人》吕楠著
    7、《藏传佛教》杨延康著
    8、《美国人》罗伯特·弗兰克著
    9、《行走的非洲》孙海波著
    10、《直觉的瞬间》马克吕布著
    11、《消逝的老街》海原修平著
    12、《珍藏布列松》布列松基金会著
    13、《缅北监狱》吕楠著
    14、《摄影师的朝圣》野町和嘉著
    15、《民间记忆》胡武功著
    16、《中国人家》罗伯特·凡德·休斯特
    借用马克吕布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
    如果我渐渐的丧失了对生活的欣赏力,那我的照片也会随之变得暗淡,因为拍照就是去深刻的品味人生,品味每个百分之一秒的瞬间!!!
    最后再一次叩谢在我摄影路上给予无私帮助和关怀的每一位亲朋好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5 2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11 10: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忙啥呢?好久不见您的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四川青云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5-20 19:22 , Processed in 0.087229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