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6|回复: 101

三皇五帝看今朝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8 15: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DSCF60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创世神话中的“三皇”是指距盘古开天辟地已经五十五万年,陆续出现的三位伟大的神祇,称为天皇、地皇、人皇。“皇”的原意就是神祇,但神性略次于盘古和玉皇大帝,可列为第二级别的神祇。这个三皇的记载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与秦博士所议后引用之说,即天皇、地皇、泰皇(指人皇);又徐整《三五历纪》皇甫谧《帝王世纪》也论三皇以来之事,盖“三皇”称谓仅是一种传说,都是远古时期为人类做过特别重大贡献的部落群体和首领,象中华民族的黄帝部落。中国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的神灵排位:盘古、三皇、鸿钧老祖。三清、四御。道教中没有盘古、鸿钧老祖。神话小说及民间传说中,一部分传说盘古、鸿钧老祖、元始天尊为同一人。
女娲的地位,有时在三皇之上,有时在三皇之内,有时在三皇之下。据说原因有三:一、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地位非常高,在三皇之上;二、传说中伏羲、女娲既为兄妹又为夫妻,均为一家人,列入三皇时有时两个人都选中,有时只选一人作为代表,具在三皇之中;三、尚书在经书中的显赫地位使得它所宣传的伏羲、神农、黄帝三皇观点,因为有黄帝姬轩辕这个最接近历史史实人物而被大多数人认可,而且女娲所在的是母系社会,之后是父系社会,以男为尊,所以在三皇之下。
伏羲渔猎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伏羲弓箭,这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8.JPG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记纪》:“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春秋纬》云:“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为九州长天下也。”晋王嘉《拾遗记》卷九云:“(频斯国)有大枫木成林”,“树东有大石室,可容万人坐,壁上刻为三皇之像:天皇十三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皆龙身。”此盖神话之三皇。其余说三皇者甚众,如《尚书大传》(清朝陈寿祺辑)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汉班固等编撰《白虎通》以伏羲、神农、燧人或伏羲、神农、祝融为三皇;《春秋纬运斗枢》以伏羲 、神农、女娲为三皇;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唐朝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等等。参见“五帝”。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9.JPG 神农尝百草: 有一天,神农在采集奇花野草时,尝到一种草叶,使他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休息。一阵风过,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叶子冉冉落下,这叶子绿油油的,心中好奇,遂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感到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索性嚼而食之。食后更觉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好生奇怪。于是再拾几片叶子细看,其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树木不同,因而又采了些芽叶、花果而归。以后,神农将这种树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二是说天神所赐,神农发现。当时神农氏给人治病,不但需要亲自爬山越蛤采集草药,而且还要对这些草药进行熬煎试服,以亲身体会、鉴别药剂的性能。有一天,神农氏采来了一大包草药,把它们按已知的性能分成几堆,就在大树底下架起铁锅,放入溪水,生火煮水。当水烧开时,神农打开锅盖,转身去取草药时,忽见有几片树叶飘落在锅中,当即又闻到一股清香从锅中发出,神农好奇地走近细看,只见有几片叶子飘浮水面,水中汤色渐呈黄绿,并有清香随着蒸汽上升而缓缓散发。他用碗舀了点汁水喝,只觉昧带苦涩,清香扑鼻,喝后回味香醇甘甜,而且嘴不渴了,人不累了,头脑也更清醒了,不觉大喜。于是从锅中捞起叶子细加观察,似乎锅边没有此树,心想:“一定是天神念我年迈心善。采药治病之苦,赐我玉叶以济众生”。自此,一边继续研究这种叶子的药效,一边涉足群山寻找此种树叶。一天,神农终于在不远的山幼里发现了几棵野生大茶树,其叶子和落入锅中的叶片一模一样,熬煮汁水黄绿,饮之其味也同,神农大喜,遂定名为“茶”,并取其叶熬煎试服,发现确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利尿解毒等作用。因此在百草之外,被认为是一种养生之妙药。据说,当年神农发现的这种“茶”,就是今天被人们称作茶的树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4.JPG 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炎帝族渐渐衰落,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音chīyōu),十分强悍。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铜头铁额,吃的是沙石,凶猛无比。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常常带领他的部落,侵掠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法子,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就联合各部落,准备人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3.JPG 关于这次大战,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音pí)、貔(音pí)、貅(音xiū)、貙(音chū)、虎六种野兽,在打仗的时候,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有人认为,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使黄帝的兵士无法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助,驱散了风雨。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终于把蚩尤打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2.JPG 也有一种传说,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用“指南车”来指引,带领兵士,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都挺高兴。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但是,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双方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地方打了一仗,炎帝失败。从此,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支持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6026.JPG 孝义市三皇庙,亦称圣祖庙,位于孝义市城西贾家庄村中。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最早为元代遗构。元、明、清和民国年间曾不同程度进行扩建和修葺。
该庙南北宽59米,东西长84米,两进院布局。遒劲有力的"三皇庙"镶嵌在山门的门额上。中轴线建有乐楼、三皇殿。头院空阔,北角设砖券山门,二进院北角设掖门为一、二进院出入通道。两进院落自然地平落差较大,故掖门前设踏步缓解。三皇殿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梁架为三椽,前压搭牵用三柱,单檐硬山顶前廊式。三皇殿内仍保存元代结构。三皇殿门上方挂有匾额,书写"三皇庙"为明万历十年十月四川按察使梁明翰赠。殿内正面供奉太吴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两侧配祀古代十大名医,山墙绘有"行医图"壁画,壁画色彩明艳,线条清晰。大殿对面乐楼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五架椽,单檐卷棚顶。前后台隔架和顶棚全为彩画木式组成,台口四周有木、砖、石雕刻清代遗构。台口上方高悬民国八年所刻匾额一块,上书"海市蜃楼",由晚清书法名家秦龙光所书。乐楼藻井彩绘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神彩各异,栩栩如生。前后台间,镶嵌大块玻璃为整座戏台增光添彩,时有"玻璃戏台"的美誉,曾形成邑内外"为看戏台而看戏"的时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8 15: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11 00:47 , Processed in 0.100939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