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72|回复: 85

民俗古桥婺源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3 08: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IMG_4032.JPG

点评

精彩  发表于 2015-4-4 20: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8: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q到过婺源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确是中国最美的乡村。绿树葱茏的青山,白墙青瓦的村落,蜿蜒清澈的河流,以及河上的悠然劳作在秋月春风里的渔夫,这一切,无不和谐而静恬地构成了绝妙的风景。东方的美在于圆融而不在于张扬,乡村的牧歌在于情,而不在于表现形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8: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002.JPG 正月光如水,手拉着手,我们穿过小径,走下石阶,隐隐可以听见溪水潺潺的声音……林拉着我的手,拿手机照路,高跟鞋敲击石板的声音,在寂静的郊外回荡,渐渐逼近古桥了,这声音越发显得清脆而神秘,犹如"僧敲月下门"!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我们开始踏上古桥,这第一步,我们举足唯恐不轻,不敢让鞋跟发出半点敲击声。借着月光,想看清它的真面目,这是宋朝时期建造的木桥,上有顶盖,桥栏两侧有上下两层桥檐,手掌大的木板往外斜,并排起来,使我想起雨中的蓑衣,它有遮风挡雨的作用。一步一步往前进,我发现古桥很深,分成无数间,每一间的两边都用很宽的木板搭起来,供人们歇脚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994.JPG 几年前,换了3个环境,印象最深的还是拍摄古桥的那段苦乐相间的日子。从山西到江西,接纳我的是一个叫"古桥"的乡,人们习惯把它叫苦桥。与留城的老师相比,我多了一份单薄,少了一份从容,以至到拍摄都不吃就逃之夭夭。乡政府是一栋老式平房,是县财政拨专款修的,和着周围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组成农村最普通的建筑格调。没有市场,一切都很平静,连早上几个菜农的小菜也是在轻轻的吆喝声中兜售的。当时的古桥好像一只患宿疾食欲不振的小狗,而初来乍到将要在这里栖息的我,心情犹如当地农民的盖瓦一般灰黯。现在,古桥是我国六大桥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010.JPG    “造物主”大笔一挥,就在中国大地上画出了一个画山绣水般的婺源。画山绣水的婺源,楚楚动人处是乡间的古桥。乡间彩虹
    也许,婺源乡间的古桥谈不上壮观。但是,它们在婺源的乡野中,犹如一道道雨后晴的彩虹,很美。
      溪涧河流上一座座连接悠悠古道的古桥,桥面,或木质,或石质;桥头,是参天古木,或古樟,或香枫;桥体,或完整,或残损,无不给人一种沧桑、古朴、久远的感动,让人仿佛走进了“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中。或许,就在此景中,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才会体验到一种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012.JPG   春天,桥下,“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夏天,桥上,河风习习,午睡桥廊的村民打鼾声声。秋天,桥的背景,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天,桥的底色,与收获后的田野一样无艮。日薄西山时,老农扛着犁赶着牛从桥上走过,是一幅《晚归》版画。朝霞漫天时,村姑赤着脚提着篮从桥上走过,是一首《村居》牧歌。      “东溯眠牛浮绿水,西临斗鸭挹清风”;“脉分横泖十湾绿,秀引遥峰一桁青”。在婺源古桥石墩上,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楹联。婺源古桥的意境,都刻在了这些桥墩上的楹联中。

点评

好构图,漂亮!!  发表于 2015-4-4 09: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007.JPG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中国古桥之都苏州的文化烙印和感情。绍兴,水道纵横,因水而有桥,因桥而有景,被美名为中国桥文化之乡。      看来,中国古桥,不仅为神州大地添增了几多自然美色,也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
      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必然性地有着众多的古桥。婺源乡间到底有多少座桥?恐怕没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_MG_3999.JPG   在中国文化观念里,桥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自古以来,修桥补路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举。中国传统文化熏育的婺源人,桥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一座座连接交通的桥梁,而是一种美好意愿的化身,一种文化精髓的传承。      历史上,婺源做官和经商的人很多。官、商们有了钱,除了回家建豪宅建宗祠外,修桥修路往往是发达了的婺源人行善回报故里的最佳选择。
      婺源人爱桥。我拍摄时看到,在婺源多处山野里已无人问津的桥,桥上桥下长满杂草,但桥身结构完好无损,没有被人挖过一块桥砖桥石去建房。这些荒野中的古桥,只是显得寂寞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4019.JPG     保护好婺源的古桥,不仅是为了保护好历史的遗存,保护好古人与今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为了婺源能保留住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婺源人做得不错,为我们保存了这么多古桥。但是,这还不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 0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_MG_4115.JPG   近几十年来,一些让婺源人引以自豪、作为婺源乡村文化符号的古桥,却在建设者修筑公路建设城镇中破坏了许多。甚至,随着婺源重点景区和人为景观的加速建设,一些古桥被毁了。比如,在婺源县城,却找不到一座古桥。    还有,一些栖息山野里的古桥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在溪头、段莘等山区,就看到一些古桥因年久失修而破败得让人心痛。就让这些山野中有历史的古桥,摇摇欲坠直至湮没吗?
      已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婺源人,今天怎么反而不修桥了?!   

点评

美  发表于 2015-4-4 00:08
好  发表于 2015-4-3 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12 20:40 , Processed in 2.565926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