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33|回复: 91

民俗 【花馍】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3 09: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IMG_9625.JPG

点评

好图文!  发表于 2015-3-24 22:43
好民俗,没见过怎样做。  发表于 2015-3-23 11: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09: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孝义“花馍馍”的出现,并以点布形式流行于该县的个个角落,而没有以流线形式流行于间隔的地区,概源于清1724年,清王朝在噶达(今协德乡)始派把总1员,兵30名防驻;1730年置泰宁协,设副将、都司率1800人防守,并由泰宁协派守备1员,兵400在今鲜水镇设安宁营,后改道坞汛。这些驻兵是最早进入康巴地区的汉民,他们有的带有家眷,有的则与当地的藏族姑娘联姻结合,或是开荒种地,或是做生意并定居下来。虽然他们也入乡随俗操藏语,行藏仪,汉族的一些习俗、节日都淡化了,但是由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使有着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寓意的中秋节始终不能淡忘。于是便因地取材做成了这种风格独特,民族文化交流色彩鲜明的亦藏似汉的藏式月饼—“花馍馍”而代代流传。如今山西孝义的花馍在传统的传承上有了新的寓意。我们看到的这幅连【鲶】有余 ,团团圆圆,就是过年对亲人的一种思念和寄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09: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23.JPG 清明时节,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孝义的介子推,就用面粉捏成“蛇”和“兔子”的形状,“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子”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名字由来,蛇盘兔,必定富”,这一在山西陕西以及甘肃某些地区广泛流传的谚语,似乎不仅限于对男女婚嫁的祝福,其民俗学上的吉祥意义具有相的广泛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09: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32.JPG 孝义花馍又称礼馍、面花,汉代就有这方面的文字记录,被列为“吕梁六绝”之一。孝义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候,孝义老百姓为祈祷神灵、祭祀祖先、感谢大自然恩赐,把面食做成各种禽兽、花鸟、瓜果和人物等形状,作为贡品和吉祥物,后来则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对亲友的祝福。该习俗传承发展至今,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图为  疙蚂托宝快乐到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34.JPG    中国旧时生育民俗。祈子法的一种。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带来子嗣。相传孔子将生之夕,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上写“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意谓他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此虽纬说,实为“麒麟送子”之本,见载于王充《论衡.定贤》及晋王嘉《拾遗记>.民间有“麒麟儿”、“麟儿”之美称。南北朝时,对聪颖可爱的男孩,人们常呼为“吾家麒麟”。此后“麒麟送子图”之作。作为木板画,上刻对联“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以此为佳兆。民间普遍认为,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君不见徐卿二子多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湖南》引《长治新年纪俗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及纸龙好,能作麟麟送子来。”原注:“妇人多年不生育者,每于龙灯到家时,加送封仪,以龙身围绕妇人一次,又将龙身缩短,上骑一小孩,在堂前行绕一周,谓之麟麒送子。”按麟麒属于龙族,此乃以龙灯代麒麒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09: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30.JPG   更加通俗明白的解释是,《易经》以正月为泰卦,古人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
    在《易经》64个卦名当中,“泰卦”是好卦,故有“否极泰来”的成语。“阳”和“羊”同音同调,羊在中国古代又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从古代器物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吉祥”的铭文都写成“吉羊”。在古汉语中,“羊”“祥”通假。《说文解字》说:“羊,祥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36.JPG 小的时候,我记得每逢年节,家家都要蒸花馍,为的是讨个喜庆和吉利。因北方盛产小麦,为此,民间就遗留下来蒸花馍的习俗。花馍,不同地区叫法不同,也有称面塑、面花、捏面人等。流传在民间的花馍,用小麦面发酵,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造型,用红枣以及各种豆类加以点缀,放入锅内蒸熟,趁其柔软时再施以彩绘,好看的花馍就算做成了。这些既能食用,又能作为礼物馈赠亲友的花馍,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最具地域特色的种类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631.JPG 【吉祥如意】 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粗犷豪放、淳朴的民风,都体现在了花馍的造型艺术上。这些花馍的形态、用途、色彩与当地的民俗风情联系紧密并发展变化。按照习俗,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其他喜庆时日,捏花馍已成为一种必然的活动,以示庆贺。这些花馍,大都出自农村及城市家庭主妇之手,尤其在结婚、生子、祭祀和过各种民俗节日时,家家都要蒸制花馍,根据需要制做成人物、动物、花卉、瓜果等,花样繁多、技艺精湛。由于这种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的民间活动,造就了一大批捏制花馍的能工巧匠,而且世代相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0: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老师朋友斧正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3-23 1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图文,讲解细致,图片丰富,精彩纪实,精彩拍摄,欣赏佳作!!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6 06:48 , Processed in 0.113271 second(s), 4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