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云龙 于 2013-11-23 19:08 编辑
雅安城西入口处,不少旅客在此停下前行的脚步,欣赏一组公路通达之前边茶运输人背马驮的雕塑,那凝重的人文内涵深深震动人心。 汉代,大渡河之外的土著民被称为“旄牛夷”,那里分布着邛、笮、冉庞等部落。蜀地的商人们带着天府之国的物产,到这些地方做生意,交换他们的特产,踏出了一条商贸之道,称为“旄牛道”。唐宋以后,以茶易马,茶马交易非常红火,进出货物络绎不绝,使原来的牦牛古道变成了蜿蜒与西部高山大川峡谷之间,盘桓于中国历史长河,绵延一千多年的“茶马古道”。 明清时代对茶叶管制很严。明代实行“茶引制”,清代改为“引岸制”。所谓引岸,就是不仅要有“特别通行证”,而且还要“定点”生产和销售,乾隆时期将四川生产的茶叶定为三个“口岸”。其一,是以雅安、天全、荥经、名山,加上邛崃,五县所产茶叶,专销康藏地区。因为地处四川南部边缘,故将以雅安为中心所产的边茶,称为“南路边茶”;其二,是把灌县、崇州、大邑等地所产的茶叶,通过灌县输入松潘、理县等地,称为“西路边茶”。其三,是将其余所产者行销于内地,称为“腹引”。 这样,主要由雅安生产的“南路边茶”以贸易的形式,通过“打箭炉”,源源不断的输入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