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忻州古城 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自唐宋以来,一直设有州治, 忻州老城“跨西岗而城,岗占城之半,是为九龙之塬”。“明万历二十六年十月,忻州城墙修竣后,四座城门,连同洞门八座,洞门城门重重相对,彼此相通。”又载:“鸠工庀材,始建于同治七年四月,迄于同治九年十月,前后将及三年,修缮完竣。于是,雉垛斯伟,楼橹崇焕。”同治七年修葺,共用白银六万余两,城墙之上增修了垛口,重建了门楼,并建堙门,形成多重。今日所见忻州老城面貌,盖是同治七年修葺后的遗物。城门楼是古代警戒、指挥必建的军事设施,“旧多劫盗,诸州县置城楼,盗发四面皆守要路,便尔擒送。”“大哉斯楼之作,上可以陈列鼙鼓,下可以禁限中外,近可以张皇斯众,远可以戒励大军。”可见城门楼不只是标示雄伟,而且有其实际的军事用途。城门西侧有供人登临的道路,称为墁道或马道。一般为斜坡,两边有栏墙,起点有门,可杜防闲杂。城墙上设城堞,又名城垛。垛与垛之间称垛口,垛上设垛眼。“城堞不宜太高,高则掷石无力,垛口不宜太狭,狭则碍于击贼。各留悬孔(即垛眼),贼远则堞口瞭之,近则悬孔视之。”城垛是城墙顶上的小墙,它始筑的时间要早于城墙包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