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茶山行

2013年“百斯特杯”民俗摄影大赛征稿启专贴(11-30止)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8 09: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淮水一沫 于 2013-8-18 11:02 编辑

题目:《燎茶》--- 豫南山区的村民烤火是在屋内地下挖个坑,点燃树根或柴火,然后把茶壶吊在房梁上,一边烤火,一边还可以燎茶(烧开水)。联系电话:13903768455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点评

关注百姓生活细节,不错的民俗摄影题材。请注明:作品标题、联系电话。  发表于 2013-8-18 10: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0: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淮水一沫 于 2013-8-19 20:01 编辑

题目:固始三河柳编
      固始县柳编制品以其色泽洁白、造型新颖、款式大方、纺织精巧、风格独特、自成一统而深受消费者和客商的青睐。固始柳编生产历史悠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始于五、六十年代,固始就有编粪筐提篮、笆斗、簸箕等柳制生产生活工具,畅销内地及邻县周边地区。改革开放以后,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86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9月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柳编之乡”,成为全国四大柳编基地之一。   作者手机:13903768455

点评

十分欣赏!拍摄题材没说的,信阳固始生产民俗的代表。建议:在图片的编辑和拍摄手法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发表于 2013-8-19 14: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8 10: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淮水一沫 于 2013-8-19 20:26 编辑

题目:固始方集老缸窑
         在固始县东边的方集乡有个老缸窑,据说有几百年历史了,烧制的坛坛罐罐曾经远销省内外,也曾经鼎盛一时!星转斗移,现在的老缸窑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荣,破旧的房屋里只剩下几个窑工还在维持,他们承传传统做工,惨淡经营,前景堪忧!
      作者手机:13903768455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点评

固始老缸窑是个老题材,关键是怎样出新意。欣赏了!  发表于 2013-8-19 14: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0: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抹花脸是儿子结婚,父母被闹堂的一种主要形式,闹得越狠,花样越多,就表示越喜庆! 抹花脸.JPG

点评

画面内的形式比较少见,喜剧效果浓厚。建议:以组照的形式展示,效果会更好。  发表于 2013-8-22 10: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淮河风 于 2013-8-19 16:25 编辑



(支持民俗版块,抛砖引玉,重在参与!)
豫南民俗———“打糍粑”(组)

糍粑是豫南的特色食品,在这里“打糍粑”的传统由来已久,至今,糍粑仍是豫南各地人民每年春节前必做的美食。有的地方将糍粑制作成圆形,有大有小,象征着丰收、喜庆和团圆。有的地方又称为年糕,这一名称也是寓意吉祥如意,人们常说:“年糕,年糕,年丰寿高”。
豫南乡村打糍粑是为过年准备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需要很多人来完成。先是把糯米淘净,倒入缸内浸泡7-8小时,使米充分泡涨。使用时,将米稍微滤干,装入圆柱形的蒸笼,大火将糯米蒸熟,呈干散的米饭状。打糍粑时,用铲盛至盆里,倒入约一米高的石鼎内,鼎穴为倒置弹头形,口径约半米。几人用木拐转圈舂打,大约30分钟左右饭便打成了粘而糍的面砣砣,当地叫做糍粑砣子。打熟了,几人一起用力把它挑起来,放到一张撒有一层干淀粉的大桌上,而后用擀面杖,加少许淀粉,擀制成约手指薄厚的小于桌面的方张子。次日,趁糍粑尚未变硬,切成40平方厘米大小的方块,这就是糍粑了。三五天后,糍粑变得很硬,这时装入一口大缸内,加入立春前的井水浸泡,吃的时候,再从缸里捞起来,煎、炸、煮、烤均可;如果拣藏得好,次年的二月二或端阳节还依然如故。
     孩子们最乐于看打糍粑,喜欢吃那香香的糯米饭,还有那粘粘的糍粑砣子;吃它的时候,要把手用水打湿或者用湿毛巾,否则就粘住手了。远处来的客人常弄出笑话来……。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点评

综合来看:《岜沙汉子》较前两组更有力度,摄影就是这样,题材还是老题材,寻找新的突破口,探索新的表现手法,是摄影人勤于思考的问题。  发表于 2013-8-22 10: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6: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淮河风 于 2013-8-19 16:17 编辑

太昊陵庙会(组)
太昊陵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涌向淮阳县太昊陵庙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jpg 4.jpg 2.jpg 3.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9 16: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岜沙汉子(组)
岜沙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境内。地理上的隔离及其悠久的历史,使得邑沙拥有了太多的神秘色彩。
     岜沙汉子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发型头饰。村里男孩长至14岁后,便由寨老在大树下为其主持成人礼,并用镰刀削掉四周的头发,头顶部的头发挽成发结。这种用镰刀剃头的方式,世界独有。同时随身必佩火枪、腰刀,身着自织自染自制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青布裤,裤管很大,看上去让人想起远古时代的武士。
      每逢节日或重大事件时,全寨人都集中在岜沙寨子后山山顶的芦笙堂。芦笙堂是自然天成的周围有树的一块平地,庆祝节日的“芦笙踩堂”也是在这里展开。
      当节日或有贵客来的时候,一名穿戴整齐、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身着苗族服饰、佩带银头饰的岜沙姑娘在寨内持牛角酒恭候贵客。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炮响起,一阵火枪对天鸣放,宾客鱼贯进入,饮些许牛角酒以示吉祥。然后在姑娘们的带领下走上芦笙堂的林中小路。行进途中,岜沙男女要面向太阳,缓缓后退行进。据岜沙老人说,岜沙人要进芦笙堂必须首先面向东方祭拜太阳,然后在此地表演苗族歌舞。 1.jpg 2.jpg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09: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景奇 于 2013-9-13 08:31 编辑

参赛作品:捞虾(组图)
   
浅海捞虾是沿海地区一种传统的打捞小海虾的方法,从什么时间开始已不可考。据渔民说,很早以前是将布绑在竹竿上打捞小虾,后来又用线编制的网打捞,经过多年的摸索,现在使用尼龙线编织的三角形的网打捞小海虾。到现在,只有日照市两城镇森林公园附近海域还保持这种传统打捞方式。
每到打捞渔季节, 渔民踏在一到二米的高跷上,在二到三米深的海水中打捞小海虾,打捞上来的小海虾放在一个四周绑着葫芦的竹篓子中,竹篓系在身上。最多的时候一网能捞30斤左右。
   小海虾通体透明,体长1厘米左右,在海里用肉眼几乎是看不到的,经加工,就是超市里卖的那种美味的小虾皮儿了。是日照最有代表性的特色海产品,每斤价格约在100元以上。
参赛作者:景奇(网名)QQ:532766556 联系电话:18906330997
ER8A6049_副本.jpg
ER8A6045_副本.jpg
ER8A6058_副本.jpg
ER8A6077_副本.jpg
ER8A6086_副本.jpg
ER8A6110_副本.jpg

点评

欣赏!有一定的拍摄难度,了解了渔民的艰辛。  发表于 2013-8-20 1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15: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才开始学习,也想参与试试,请同行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0 15: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星 发表于 2013-8-20 15:00
我才开始学习,也想参与试试,请同行指点:

学习的好机会呀,试试,请大师指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四川青云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5-15 13:39 , Processed in 0.108696 second(s), 3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