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挽救心脏病患者米慧琼的倡议书
米慧琼,女、生于1999年7月,仪陇县丁字桥镇拱桥村4社,是一位勤奋好学,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1999年7月,孩子的父亲米伟,在外出务工时与湖南籍女子何冬英,带着刚诞生几天的米慧琼回到了丁字桥镇拱桥村,但由于米家家景贫寒,养不起远来的凤凰。不久,孩子的母亲便一走了之,从此了无音讯。其父米伟再次外出务工挣钱养家,2001年到江苏在船上从事捞沙工作,不到三个月溺水身亡,老板毫无经济实力,变卖船只给予了不到5000元的赔偿,从此年幼的米慧琼便成了孤儿,抚养的任务落到了祖父米自寿、祖母林秀珍的肩上。
米自寿,现年59岁;林秀珍,现年60岁。住仪陇县丁字桥镇拱桥村4社,均为典型质朴的庄稼人。林秀珍属独生子女,娘家系本社,因此与米自寿婚后,父亲林首贵、母亲许期珍也就跟随着一起生活,组成了一个大家庭。1978年林秀珍的父母亲相继过世。林首贵的弟弟林首元,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回到老家,终身未婚,1980年就跟随米自寿生活至今,属孤老复员军烈人员。
一晃就是13年,在祖父祖母的悉心照料下,米慧琼渐渐长大,在毗邻丁字桥的巴中响滩学校读书的她,懂事好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自小学一年级学习综合成绩就位居全班前列,现已迈入了求知上进的初中殿堂,为描绘绚丽多彩的人生而奋发图强、不懈努力。如今她的祖父祖母年事已高,仅靠种庄稼养活一家4口人,别无其它经济来源,并要赡养其祖母的伯父—— 一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这一切都已经让这个家庭贫困不已,入不敷出,如今4口人仍住在破旧简陋的4间土墙房里。每当全家围坐餐桌时,米慧琼总是安慰3位老人,“祖祖、爷爷、奶奶,你们放心,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有吃有穿,住上砖房子”。
2012年8月25日,学校组织学生到马鞍宏济医院体检时,米慧琼被查出:“心脏房间隔缺损,右心房室增大,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轻度返流,心动过速”,初诊为心脏病。经医生建议,于8月29日到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复查,检查出:“房间隔缺损(中央型),三尖瓣中度返流,中度肺动脉高压,二尖瓣轻度返流”,最终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医院建议应尽快作修复手术。这无疑于晴天霹雷、雪上加霜。高额的医疗费用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天文数字,更是一个绝望的命运考验。祖父祖母面临无奈与迷茫。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都伸出友爱之手汇聚爱心的甘露,一起帮助米慧琼小朋友战胜病魔,拯救宝贵的生命吧;让我们用博爱的胸怀铸就世间的真情,以点滴付出凝聚成爱心的长虹,用奉献的行动去助推她美好梦想的实现吧!我们坚信,点滴关怀可以汇聚成一条奔涌的长河,十指相扣的力量定能助米慧琼茁壮成长。
米慧琼同学的遭遇,得到了巴中教育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为她联系了成都陆军总医院、万科公益基金会,并联系了莹火虫基金会照管她今后读书和生活。但她家要出2万多才行,包括医院要缴1.7万住院费,生活费用等。 【志愿者手记】: 深入到边远的农村,身临其境了解农民生活,才知道什么叫辛酸,才知道什么叫民生。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2002年失去了独子,媳妇从湖南跟随儿子来到穷乡僻壤的山村,但这里养活不了远来的凤凰,生下刚满5个月的女儿便悄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抚养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婆婆爷爷的肩上,那时的两个老人就已过半百,本该享受天伦之乐,但儿子没了,媳妇走了,孩子需要人抚养,老人需要人照顾,沉重的担子就压到了婆婆爷爷身上了。看吧,那是真实的写照。家电就一个微型的风扇,也算是个现代化的家具,大约价值40元。房屋破壁天窗。祖祖卧床不起,干瘦如柴,外曾祖父跟随婆婆爷爷60多年现在88岁了,他从抗美援朝战线上下来,被县授予“人民功臣”的匾,还醒目的挂在墙上。 如今,老人痴呆了,憨厚的爷爷婆婆老了,唯一一个亲生血脉的孙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留给老人的是无奈,留给我们的是同情,真正需要关心的还是农村这些弱势群体。爱心志愿者们,帮帮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和孩子,你们的这种行动,挽救的是生命,留给人们心中的将是一座无形的纪念碑!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千千万万像米慧琼这样的孩子,用我们的爱心给他们新的生命! 鉴此,朱德故里自由户外部落携手巴中户外运动俱乐部,将于本周六(9.8)早上8:30,从户外基地出发到丁字桥米慧琼家中探访,特邀各位爱心人士一路同行。中午视情况在仪陇客家第一乡丁字桥A饭,午后爱心车队返回。我们将把真实情况反馈。 大家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共同挽救这个破碎的家庭,让他们充满希望和阳光!捐助的朋友我们将在网络上公开嘉奖。(目前,打工妹小丫头已捐资100元,我们将交到米家手上,在此鸣谢) 【领队】:自由拍客、波娃子18990731896,自由户外群191037289 【爱心热线】:米自寿15520423524 朱德故里自由户外部落 巴中户外运动俱乐部
二〇一二年九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