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村的向往,源于一幅水墨画。几年前,我们一行53人,在摄影老师和朋友的带领下从山西到达江西玩了十几天。这几天又看到朋友给我画的一幅宏村的水墨画,甚是喜欢。白墙黑瓦,黑白线条,清晰地勾勒出宏村的美,蓝天白云,远山如黛,彰显着宏村的神韵。 阴雨绵绵对于旅游来说,绝对不是令人喜欢的天气。然而对于这多情的三清山来说,这又实在是一种奢望,这里的阴雨天气总会给人一种身临仙境的遐想。来到宏村,是下午时分。空调大客在半晴半阴的山间国道上兴奋的前行,雨水呼呼的打着车窗。及至看见了高大的雕甍灰瓦,天气也出奇的好了起来,薄薄的雾气间投进了几丝光线,尽管天空还有些阴沉。大口的呼吸,仰望着带着徽气息的古建筑,忽然间,我灵光一闪,那一霎那,我分明看到了明王朝的天空。青砖黑瓦,板桥人家,古朴的儒商文化一定还在这里,我坚信,来之前,这个念头已经默默地在心中思忖了千遍。我总是掘强的认为,去一个地方,总得寻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只能感知得到的东西,那才是完满。可惜近来的名胜景区,人为的僵硬造作,已渐渐的让古朴的中国文化蒙羞。自然的奇景也渐渐的被蒙上了浓厚的商业光环,常常会发现美丽的山川秀景前竟然找不到一处可以照相的地方,背景里全是形形色色的游人。然而,这里,台石的老街上,宏村的游人们,一来到了这里,便被融了进去,让人觉不出天地人之间的不和谐处。而在这里,人的总体得到了升华,人被这景色接纳了。这本就是一个包容而和谐的地方,每一个角落里都彰显着和而不同的中庸理念,每个人来到这里,都会找到自己的归属。
穿行在街巷中,到处是逼仄的小路和路旁的水圳。宏村先人把整个村落建设成“牛型形”,这水圳就是“牛肠”,环绕在整个村中,其实是他们设计的用水设施,把周围山泉引入村中,环环绕绕,让每家每户用上了最早的“自来水”。村中间有一半月形的水塘,他们谓之“月沼”,也就是所谓的“牛胃”,这里的水安详清冽,透明如镜,四周的房舍倒映在水里,复合成美妙的水墨画。 被喻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气派、古典。当年,发达起来的徽商汪定贵,带回金银细软无数,破土动工砌了这座宅院,前后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单单天井就开了九个。宅子里的每一方砖,每一截木,每一块石头,无不用尽匠心,上面的雕刻,精湛非常,随便取下一小块,都是非同寻常的艺术奇葩。如横梁上的百子闹元宵图,一百个小儿神态各异,活泼伶俐,令人叹为观止。民间多能人,从这里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上,更能说明这一点。从一个狭长的弄堂穿出去是后院,院墙上,藤蔓密集,光影交错。一扇窄窄的木门,门上一把铁锁已是锈迹斑斑。这古老的后院,当年不知发生了多少故事。那些藤蔓,是不是记得墙根下的一场爱恋,或者一段往事。 月沼其实是人工开挖的一方池塘,呈半月形。塘边的徽式建筑,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水映着房,房衬着水,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至于月沼为何挖成半月形,有不少的传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一个女人的。那个女人叫胡重娘,她的男人和别的商人一样,重利轻别离,几年难得一回见。她便出资挖了这方池塘,以寄托相思,取花半开、月半圆之意。村口两棵古树,被当作宏村的“牛角”,一棵红杨树,一棵白果树。都五百高龄了,却不显老,阳光下树叶绿得发亮,蓊蓊郁郁,笑迎八方来客。出了村子,回望宏村,俨然一副水墨画,安静地挂在青山绿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