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90|回复: 62

斗拱 【 魔方的回忆 】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08: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DSCF7908.JPG

点评

感觉虚了,数码变焦太大啦。。。  发表于 2015-8-22 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4 1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色调唯美,构图讲究,画面生动   欣赏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亦作" 斗栱 "、"枓拱"或"枓栱"。斗与拱,均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礼记·礼器》"山节藻棁" 唐 孔颖达疏:"山节,谓刻柱头为斗拱,形如山也。"《明史·舆服志四》:"庶民庐舍, 洪武二十六年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亦作"斗拱"。即斗拱。 唐 元稹《连昌宫词》:"虵出燕窠盘斗拱,菌生香案正当衙。" 唐 卢纶《萧常侍瘿柏亭歌》:"攒甍斗栱无斤迹,根瘿联悬同素壁。"参见" 斗拱 "。斗拱,是汉族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奇妙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耍头。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征吉祥如意。成立于1953年的中国建筑学会将抽象的斗拱作为会徽
斗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也是鉴别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79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79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80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808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8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809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9: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DSCF79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0 09: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国画里的线条和皴法,一如写作者对散文细节的金钩铁划:正因为蕴峭拔于丰满之中,古人的智慧之作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我敢说没有多少人可以说得出真正名堂,是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还是卷云皴?都不是。因为古建筑的结构根本不是从书本上来的,你要想寻行数墨地寻找他的出处,可以说是枉抛心力,因为他的出处不在于此而在于彼,不在书本而在大自然。”不因袭别人的细节,而且不再蹈袭自己曾使用过的细节;不是照搬自然的一景,而是以自然之景化合出别样的情致!事情发展至此,细节的威力就是摄影人的斗拱。
      没有搭建好斗拱而匆忙发布存在”“在场”摄影人,不过是危楼上的演说者。更何况,他们的高音喇叭五音不全,在嘶哑地暴叫。民俗所谓的“真实记录,丰富内涵,此不易之境也,我想,一个摄影人应该从斗拱的第一步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5-8-25 16:22 , Processed in 0.37602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