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66|回复: 64

庄浪陈家洞、云崖寺等石窟考察之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2 16: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日,和同事们一起前往庄浪县陈家洞、云崖寺和关山天池游玩,顺便对以上地方的石窟遗址进行了简单的考察,现把这次考察一并介绍给大家。
   庄浪地处古“丝绸之路”东段。汉武帝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互相传播交流,为佛教服务的石窟艺术也随着佛教而一并传入了。在古代,连接“丝绸之路”的数十条古道通过庄浪县境,将庄浪与外界联系了起来。庄浪的石窟寺开凿于西秦,发展于北魏,到唐朝时达到鼎盛;宋、元、明、清在前代基础上都曾修补和增雕,单独开窟不多。尤其是宋、明以来,统治者多提倡道教,于是在佛教石窟内混合有道家风格的塑像,甚至还塑有孔子的塑像,出现“三教合一”混合型特色的石窟,形式多样造像复杂,可以说这是庄浪石窟艺术的一大特色。现在查明,境内开凿的石窟寺已有18处之多,基本集中分布于两处,一处就是位于关山东麓南水洛河上游的云崖寺石窟群。以云崖寺石窟为中心,包括金瓦寺、佛沟寺,大寺、西寺、红崖寺、蛇头寺、竹林寺、乔阳寺、三教洞、店峡等石窟寺群15处。另一处位于关山北麓北水洛河上游,主要有陈家洞石窟(又称龙眼山寺),葛家洞石窟和佛牙湾石窟(又称兴隆寺)3处,以陈家洞石窟为主。这些石窟寺大多为摩崖造像,其次为开洞雕塑,同时还利用天然石坎就势建窟,有的石窟刻在山腰,只能开辟栈道,盘旋而上,现在很多崖壁上的桩孔仍然依稀可见。他们交相辉映,点缀在关山密林深处,堪称天造地设的奇观异景。
一、陈家洞石窟
      陈家洞石窟位于庄浪县通化乡陈堡村东龙眼峡山崖上,距离县城30公里,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石窟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陈家洞又名龙眼山石窟,深居关山峡谷,南依云台,北接佛崖,峡外与宁夏固原县胭脂峡景区相连。开创于北魏晚期,是利用天然崖坎,以石条、土坯砌墙建洞而成。窟群分布在长100米、高60米的崖壁上,现有洞窟9座,清代及民国时期的石碑6通,金代“天德四年”和“泰和年”题记两处。

点评

好文、好图  发表于 2013-4-23 10: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河床北岸有北魏摩崖造像三尊,三尊造像雕于高5.5米、宽5米、长5米许的青灰色砂岩巨石之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 发表于 2013-4-22 16:42
在河床北岸有北魏摩崖造像三尊,三尊造像雕于高5.5米、宽5米、长5米许的青灰色砂岩巨石之上。

这块巨石两侧凹凸不平,呈斜坡状,东侧平正。古代匠师巧妙地在这块天然石块平正的一面雕成三尊高5米许的巨型造像。三佛均为立式,中间佛高5.1米,施无畏与愿印,右侧佛高4.9米,左侧佛高4.7米,均施无畏印。三佛均作高肉髻,面相方圆,双目微睁,笑态可掬。身着通肩袈游裟,胸前结带,外露僧祗支。大衣前摆垂于腹下,衣袖宽大拖于腿下,衣纹呈弧形阶梯状。下着密折长裙,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分别为迦叶佛、释迦牟尼和弥勒佛。在三佛的背光外,雕有小坐佛13尊,背部均为尖拱形背光,结跏趺坐于莲台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笑-傲-江-湖 发表于 2013-4-22 16:43
这块巨石两侧凹凸不平,呈斜坡状,东侧平正。古代匠师巧妙地在这块天然石块平正的一面雕成三尊高5米许的 ...

   在大佛左侧右壁上,有“泰和年四月二十一日梁石记至”题记一处。这三尊巨佛虽经千百年风雨侵蚀,但仍保存完好,堪称北魏石刻艺术中的珍品。
   据清康熙十一年(1672)立的《重修龙眼山寺碑记》载:“……若稽古,晋泰和年间突出三尊石佛,妙相庄严,挺立于礅岩波浪之中……至唐僖宗文德时雷轰电掣,朗见神龙天矫、飞吼,开豁眼眸,霞光照彻丛林,故当日土人记瑞乃呼名为龙眼山。”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立的《重修龙眼山碑序》也载:“吾郡有龙眼山……石佛出现,老幼惊奇,迨至唐时,蛟龙腾天……。”现存最早的是摩崖三立佛,雕于北魏晚期,也就是说至晚在北魏晚期这里已开始建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砖塔建于长10.7米、宽6米、高4.1米的龟形巨石之上。为唐代的七级玲珑宝塔,与三巨佛相为映衬,现残存四层半,具有鲜明的盛唐造塔风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塔为空心楼阁式,塔底呈平面六角形,系砖木结构(其中木构件已朽无存)。现存四层半,残高约8米,外径5米,内径2.8米,壁厚0.7米。塔的每层出檐较浅,各角均有简单的仿木装饰,每面正中檐下有一朵仿木斗拱,呈六角形角锥体,从其风格来看,砖塔应为唐僖宗文德年间所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家洞石窟自北魏创修以来,宋、元、明、清诸代均有修葺。清初以前建有三清宫、大雄寺、玉皇阁、玄帝殿、观音洞、圣母祠、韦驮庵等。清同治年间遭兵燹毁。清光绪中叶后,又曾几度修葺,但终未恢复原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阳明山洞石窟
   阳明山洞石窟庄浪县郑河乡,从外观看现存洞窟四个,其中左一号窟内左右各有一窟,中间两窟为一龛,右边石窟内有一套窟,庄浪县郑河乡建造年代不详。从洞窟建造风格看应和陈家洞石窟开凿年代相近,洞窟内正壁坛基尚存,塑像已毁损无存,仅留少量壁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下有石碑两通,一碑为近代所里,一碑为清代重修阳明山洞寺碑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2 16: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壁基台上残留的火焰纹,塑像已损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7 23:43 , Processed in 0.108606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