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天涯刀客

辽宁辽阳第一开端[摄影知识]欢迎影友跟帖参与讨论!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6 14:14:48 |
收藏学习!
发表于 2013-3-6 14:36:48 |
很受益!谢谢天涯刀客老师发帖普及摄影知识。
发表于 2013-3-6 15:53:23 |
版主老师辛苦了!很有意义的交流学习贴!
发表于 2013-3-6 19:42:51 |
一片很精彩的摄影教程
发表于 2013-3-6 21:25:41 |
SD卡和CF卡的区别
CF卡
  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储卡,也是大家都比较青睐的存储卡。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物美价廉。比起其他数码存储卡,CF卡单位容量的存储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较容易买到。
  我们可以接触的到CF卡分为CF Type I/CF Type II两种类型。由于CF存储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 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则只能使用CF 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 Type II卡,朋友们在选购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SD卡
  SD卡体积小巧,广泛应用在数码相机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存储卡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加密功能,保证数据资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并且兼容MMC卡接口规范。不过注意的是,在某些产品例如手机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价方面要高于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SD卡和CF卡的优缺点比较:
  存储容量大,成本低,兼容性好,这些都是CF卡的优点,缺点则是体积较大。另外,CF卡还有TYPE Ι和TYPE Ⅱ两种接口,目前数码相机上使用较多的是CF TYPE Ι接口。 CF卡用途广泛,那些半专业、专业的单反数码相机几乎都选用CF卡来做为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而且同容量的CF卡价格和其他存储卡相比较是最低的,至少从目前来看,CF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不会被淘汰的。
  SD卡多用于MP3随身听、数码摄象机、数码相机等,其投影面积与MMC卡相同,只是略微厚一点,为2.1mm,但是SD卡的容量大得多,且读写速度也MMC卡快4倍。同时,SD卡的接口与MMC卡是兼容的,支持SD卡的接口大多支持MMC卡。目前SD卡在数码相机中正在迅速普及,大有成为主流之势。SD卡在今年的发展很快,已经开始威胁到CF卡的市场分额了。这是由于SD卡的体积要比CF卡小很多,并且SD卡在容量、性能和价格上和CF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而这两年支持SD卡的手机迅速在市场走热,因此,SD卡的迅速成长绝对不是偶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MMC卡也能和SD卡相兼容,这也正是SD卡迅速走红的原因之一。




发表于 2013-3-6 21:27:33 |
肯高UV镜的简介和识别方法
肯高UV镜的简介和识别方法 :
商品简介------肯高系列(日本制造)UV 镜有下列五种:
1、UV :双层镀膜,透光率95%;
2、MC UV:多层镀膜,透光率97%,透光性比UV镜有了一定的提高;
3、L37 UV:超级镀膜,透光率99.9%,透光性最佳;
4、L41 UV(W):超级镀膜,透光率99.9%,透光性最佳,适用于超广角镜头,避免出现暗角;
5、PRO 1D UV(W):多层镀膜,透光率99%,专门用于超广角镜头,避免出现暗角。
UV 镜的作用:
1、保护镜头,避免直接接触,造成损伤;
2、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消除雾状,增加成像清晰度;
3、由于采用了镀膜工艺,可促使色彩还原平衡。
KENKO作为世界知名品牌,生产的UV质量优异,几乎察觉不出任何对画质的影响。
双面镀膜UV就是在镜片两面各镀一层膜,确保有90%以上的透光率。由于镀膜少,价钱便宜,也容易维护,不像多层镀膜和超级镀膜很容易就会花,双面镀膜的擦拭起来非常方便
UV主要用于防止手指摸到镜头,灰尘进入镜头。至于滤除紫外线的功能,倒是其次了。
另外,使用CPL之类滤镜之前,尽量取下UV,可以减少出现成像圈的机会,提高成像质量。
正对光源的时候,尤其是夜景,请取下UV.不然镜头不平整造成的眩光会比较厉害。毕竟不是一体化的镜头,罗口难免有误差的。
本产品参考重量:35g/件
发表于 2013-3-6 21:29:09 |
直方图口诀○ 左边山脚见不到,暗部细节被丢失;
○ 右边山脚见不到,亮部细节被丢失;
○ 两边山脚见不到,加减
曝光断分明;
○ 山峰靠右亮区大,山峰靠左暗影多;
○ 山谷如果在中间,中间影调少细节。
发表于 2013-3-6 21:33:27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刀客 于 2013-3-6 21:39 编辑

必须掌握的几个摄影知识点
曾经对于摄影,就是进行构图然后按下快门。看着自己偶然拍摄到的佳作,心中对摄影充满了轻视。但是,但我开始真正摄影时,我迷惑了。各种数据、标志以及搭配都使我应接不暇。作为曾经的新手,下面我就来给大家列举我曾经的种种不足,以帮助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数码相机的P档和AUTO档有区别吗?
      入门级的数码单反,如D40等,除了有P档之外,还有一个AUTO档,但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
      P档虽然也是由相机来控制曝光,但可以给人更大的灵活性,比如你转动相机的拨盘,即可选择各种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可以进行曝光补偿等。AUTO档没有这个功能。另外,用AUTO档时,光线不够的时候,会自动打开内闪,而P不会这样。说白了,AUTO档就是将你的单反完全模拟成为一个自动的小DC。
   
   
    什么是相机的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指的是能基本保证你拍照时不会因为手抖而导致照片发虚所用的最慢的快门速度。
      一般来说,安全快门是镜头焦距的倒数,比如说你用200mm的焦段拍摄,你的安全快门就是1/200秒。
      但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首先,因为上面说的只是过去的传统说法,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什么DX画幅的数码单反。如果你用的是D80一类的DX画幅相机,由于视角变小,镜头焦距相当于乘上了1.5倍,所以你的安全快门再用1/200秒可能就不行了,而应该是1/300秒。第二,如果你所用的镜头有防抖功能,比如是VR镜头,这个安全快门的速度可以降低不少。第三,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要练好基本功,这样你有可能使用更慢的安全快门,如果功夫过硬,在广角端用几分之一秒、长焦端几十分之一秒的速度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片子。







用内闪的时候要注意你所用的镜头!
      如果你用内闪,如果同时使用70-300一类的长镜头,你的照片的下面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半圆形的黑影。这不是问题,而是你的镜头遮挡住了闪光灯的光线。
      为什么我的镜头安装到机身上时,只能在某几档光圈下释放快门,其他的均显示FEE?
      发生这种情况的一般都是D型镜头,也就是说有光圈环的那种。你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把光圈锁定到最小位置才行。
      为什么我在回放照片时,有些地方总是闪耀,尤其是亮的地方?可我下载到电脑上看的时候就一切正常?
   
      这是你把回放状态设定在高光状态了,所以照片中最明亮的部分会闪烁不停。你只要向下按动多重选择器即可回到正常的查看状态。这里提醒一下,买了相机之后,首先仔细阅读一下说明书非常必要。




遮光罩到底有什么用?怎么合理使用?
      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废话,顾名思义,遮光罩就是为了遮挡光线的,尤其是在逆光或者侧逆光拍照时。但有时候,你会发现,尽管你使用了遮光罩,但照片上仍然会有光斑出现,而且你也没有使用劣质或者假冒的UV镜,甚至根本就没用UV。
   
      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APS-C画幅相机使用全画幅镜头情况下。因为,全画幅镜头的遮光罩是给全画幅相机设计的,其最大长度以不在照片上出现阴影为准。但你将其用在APS-C画幅相机上,比如D80,这个遮光罩就失效了,或者说是部分失效。因为你只用了镜头中间的成像部分,遮光罩显然就不够长了。因此,如果你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另外配一个遮光罩。
   
      我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拍照,就立刻把遮光罩安上。当然,我这样做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遮光,尤其是晚上。我的目的其实是保护镜头。因为,我对画质非常在意,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画质,我的镜头基本都不用UV了(除了到海边拍照和下雨的时候例外)。没有了UV,自然会多一些风险,尤其是爬野山时,经常会有树枝等划到镜片上。我安装了遮光罩,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






镜头焦距、视角和景深的关系
      1. 镜头焦距是一个固定的物理尺寸,是多少毫米,就是多少毫米,100mm就是100mm,不会变成150mm,不会随着相机的画幅不同而改变;
      2. 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画幅越大,视角越大,画幅越小,视角越小;
      3. 相同画幅的机身,如果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或者说越深、越长)。
   
      通俗地说,镜头焦距是指从镜头光心(单片镜头的中心或多片镜头的成像中心)到焦平面的距离。焦平面是相机里的成像面或感光面。这个感光面从早期使用的干板式玻璃片式的底板,到后来的软片式的胶片底板,一直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所使用的CCD、超级CCD或CMOS等感光器件。这个成像面的尺寸规格就是我们所说的画幅。
     通过上面的定义不难看出,镜头焦距实际上是一段距离长度,而且是一个不会改变的固定长度,是一个物理尺寸。不论你的105mm镜头放在DX画幅的D300上,还是放在FX全画幅的D3上,这段物理距离都是固定的,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发生改变的只是你的相机焦平面(即CMOS)的大小而已。这个焦平面越大,视角也越大,也就是说所能容纳的拍摄场景越大,反之视角越小,容纳的场景越小。换一句话说,同样的拍摄对象,使用同样焦距的镜头,当焦平面是全画幅时,感光面积大,所得到的拍摄对象就更全面一些,如果是DX画幅,感光面积小了,拍摄对象的四周的一部分被剪裁到画面外,因此得到的成像则就更局部一些了。
   
      这是从相同焦距的镜头放在不同画幅相机的角度上说的。下面我们换一种方法,看看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是什么结果。
      如果我们使用相同画幅的相机,不论是D3还是D300,在同样的拍摄距离,用100mm的镜头拍摄之后再用150mm的镜头拍摄。我们会发现用150mm镜头拍摄时,只能拍到100mm镜头画面中的一部分。结果和上面使用不同画幅相机一样,视角小了。
   
      尽管两种拍摄条件不同,一个用全画幅+150mm焦距镜头,另外一个是DX画幅+100mm焦距镜头,但由于两者成像时的视角相同,结果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便一样了。因此,人们便发明了一种说明相同焦距镜头在不同画幅相机上使用的表述方法,即“相当于”三个字。我们可以说,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就相当于150mm焦距(视角)。注意:这里说的是“相当于”,指的是视角效果,不是说镜头的100mm焦距变成了150mm,因为人们经常把括弧里面的“视角”两个字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更完整和更正确的说法就是,“100mm的镜头放在D3上是100mm,放在D300上之后,其视角相当于150mm焦距的镜头”,这种说法能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







什么是恒定光圈镜头?
      首先,恒定光圈的概念是相对于变焦镜头说的。有的变焦镜头非常便宜,比如不带防抖的70-300mm/f4.5-5.6才几百元钱,而有的变焦头则要上万,比如尼康新出的24-70mm/f2.8。后者贵是因为后者是恒定大光圈,无论你将焦距调整到多少,都可以使用f2.8的光圈。图样,佳能的24-105/F4镜头也是如此,无论是在24mm焦距还是105mm焦距,都可以使用f4的光圈。而70-300mm/f4.5-5.6由于不是恒定光圈的,所以尽管你在相机里使用光圈优先,把光圈调整为f4.5,但只要你把焦距拉到长焦端,光圈就会变小了。
   
      恒定大光圈镜头为了保持能够恒定使用f2.8的光圈,所以镜身一般很大,因此成本也高,所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镜头的最佳光圈是怎么回事?
      普通镜头的最佳光圈往往在f5.6-f11的范围内,所以才有那种“f8下无狗头”的说法。而高级镜头,即所为的“牛头”,其最佳光圈往往比较大,即使在全开的情况下,也可能很锐利。这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代价购买牛头的原因之一。他们进牛头,除了焦外成像好看之外,同时也是为了追求大光圈下的高分辨率。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用17-55时经常使用f5.6的原因。












发表于 2013-3-6 21:42:39 |
半按快门之我见半按快门本是数码相机最基本的操作功能,但许多相机的说明书或摄影书籍都不提或轻描淡写的提一下半按快门,结果不少人都不知道或不熟悉半按快门的操作。去年与同事在浙江乌镇游玩,我用尼康S4傻瓜相机请同事替我拍照,给他简单讲了一下半按快门构图时,他惊讶地说,你相机不错,还有这个功能,弄得我哭笑不得。
    什么是半按快门?当我们慢慢地往下按相机快门,按到大约一半时手指会明显地有一种阻滞感觉,这时快门并没有释放,也就是说还没有拍照,这就叫半按快门,只有将快门按到底听到“咔嗒”一声响后,拍照才算完成。
   要知道半按快门作用,那还得先说说相机的基本操作。象我们这把年纪的人,年轻时应该都用过那种老式的装胶卷的机械相机,相机的一切设置都要自己操作,在拍照前先要根据拍摄对象设置相机的光圈和快门,然后构图、对焦、按快门。设置光圈、快门和对焦是当年使用照相机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操作。随着自动相机的出现,光圈、快门和对焦都自动化了。这时候拍摄就简单多了,真如博友“平安便是福”在博文中说的,“只记住了开关和快门这两个不得不记住的按钮。”一部全自动数码相机,虽然也有好几个按钮,但大都是用于预设、回放及特殊情况下使用。如果我们都使用相机的默认值,在相机AUTO档中,真的只需要知道“开关和快门这两个不得不记住的按钮”就行了。但这有个问题,我们在用老式相机拍摄时,要先确定拍摄目标,然后才根据目标设置光圈、快门和对焦。虽然全自动数码相机对设置光圈、快门和对焦都自动进行,但它还没有聪明到能猜到我们要拍什么,如果它把拍摄目标搞错了,就会设置错误的光圈、快门和对错误的目标对焦,这时拍摄出来的照片就废了。所以说,我们要拍什么还得由人预先告诉相机。我们在拍照时,会看到相机取景器正中都有一个框,相机不同,这个框的样式也不同,但作用是一样的,这个框称为对焦区域,在对焦区域内的物体,相机就认为是我们的拍摄对象。现在也有一些相机智能化更高一些,带有人脸识别技术,会自动把人脸作为我们对焦点而不管人脸在取镜器中什么位置。当然这也只对拍摄人像有作用。但并不是一打开相机开关相机就自动对焦,只有当我们举起相机并轻轻地半按下快门时,相机才将取景器中对焦区域内的物体作为对象进行光圈、快门设置和开始自动对焦,如果我们保持半按快门状态不放,相机就将这些设置进行锁定直到你按下快门为止。所以,设置光圈大小,快门速度以及对焦,这都是在半按快门时完成的,这就是半按快门的主要作用。

    可能有人还有疑问:我不知道半按快门,不是也拍了这么多相片吗?的确,许多人不知道半按快门,也拍出了清晰的照片,这是因为你在按下快门时,不管有意无意,实际已经经过半按快门的过程了。这有人又会说了,既然每个人在按快门时,实际都经过半按快门,那你在这啰嗦半按快门还有什么意义呢?嘿嘿,当然有意义哟。有意识的半按快门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


可能有人还有疑问:我不知道半按快门,不是也拍了这么多相片吗?的确,许多人不知道半按快门,也拍出了清晰的照片,这是因为你在按下快门时,不管有意无意,实际已经经过半按快门的过程了。这有人又会说了,既然每个人在按快门时,实际都经过半按快门,那你在这啰嗦半按快门还有什么意义呢?嘿嘿,当然有意义哟。有意识的半按快门至少有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是对焦。前面已经讲了。当半按快门时,相机才开始自动对焦,这时从取景器中有时会看到画面在模糊与清晰中不断变换,如果是单反相机或那种镜头比较大的相机,还可能会看到镜头在不停转动,直到取景器中的画面变得清晰,对焦指示亮起时对焦才完成。这就是说,对焦过程有时是比较慢的,如果我们在按快门时不先在半按快门处停一下,就可能对焦还未完成就释放快门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将相片拍糊了的原因。半按快门要保持多久并不一定,一般看到取景器中的景象清晰,对焦指示或对焦区域的光标亮了,才表示对焦完成可以将快门按到底了。

第二是构图。前面也提到,对焦区域都在取景器中间,因此,我们必须将拍摄目标放在画面中间进行对焦,拍摄目标才会清晰。但我们有时为了构图的需要,又必须将拍摄目标移到画面的边或角上,这就出现矛盾。怎样才能使拍摄目标不在正中而又对焦准确呢,半按快门就能做到。因为当我们半按快门并保持不放,自动设定好的光圈、快门及对焦点都会被锁定。所以我们可以先将拍摄目标放在画面中间,半按快门锁定对焦,然后不松手再微微转动相机,将拍摄目标移到你需要的位置重新构图后,再将快门按到底。这样拍摄的照片就能保持正确对焦点而又达到你要的理想构图。
面两图,相机的设置完全一样,构图也差不多,但它们的对焦点不同。左图焦点在靠后(中间)那朵花上,右图焦点在前面(左下)那朵花上。它们是怎样拍摄的呢?左图是将后面的花放在取景框中间先半按快门对后面的花对焦,然后拍摄。右图是先将前面的花放在取景框中间半按快门对前面的花对焦,然后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微微转动相机将前面的花移到取景框左下角后拍摄。

  

第三是测光。只有半按快门时,相机才锁定拍摄目标,并根据光线强弱来确定光圈大小或快门速度。所以光线对拍摄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测光。尽快数码相机测光方法有多种,如多重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点测光等,但对焦区域内的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拍摄目标的光线有强有弱,我们将对焦区域对准光线强弱不同的地方拍出来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此,在拍摄时为了达到理想的曝光,可以先将取景器中点对准拍摄目标中光线合适的地方半按快门锁定光圈和快门,然后保持半按状态不松手再重新构图后拍摄。这种方法在教程上没见说过,只能算旁门左道吧,哈哈! 其实,大多数数码相机都有曝光补偿设置,但设置比较繁琐,也不容易掌握,所以我用傻瓜相机拍摄时,常用这种直观的方法来改变曝光量。
最后两图是用同一款全自动数码相机拍摄,构图完全一样,相机的设置基本一致,曝光补偿都为0,拍摄时间仅相差10秒,光线应该没变化,但快门速度却不同,使两图的曝光量不一样。因这是全自动相机,快门是根据测光自动设置的,说明它们的测光不同。左图将取景框的中心对准目标中较暗的地方(如雕塑,)这时相机测到的光相对较弱,快门速度就会被设置得较慢,因此曝光多一些。右图是将取景框的中心对准目标中较亮的地方(如雕塑台),相机测到光相对较强,快门速度就被设置得较快,因此曝光少一些。这两幅图拍摄的是远景,景深范围大,尽管对焦点不同也不会影响图片的清晰度。

  

虽然我这儿讲的半按快门主要针对全自动数码相机(即所谓傻瓜相机)而言。其实,即使是高级消费级数码相机或单反数码相机,只要不是使用手动对焦,都要用到半按快门。

  

最后,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真正原因。前不久拖我去拍夜景和照母山的那位才买单反相机的朋友,拍了几张图片给我看,感觉对焦不实,问他怎么拍摄的,说出来差点让我喷饭,原来他半按快门对好焦后,又松开手,再将快门按到底拍摄。呵呵! 那不是白费功夫了呀。因此,半按快门要注意的第一点:半按快门对好焦后要保持半按状态到最后按下快门完成拍摄。我那朋友后来注意到这个问题,但仍有部分相片跑焦。一问,说是保持了半按状态再重新构图拍摄时出的问题。再问怎样重新构图时,差点又让我喷饭,原来他保持半按快门状态后还将相机前后移动重新构图,那还有不糊之理。当相机半按快门时,对焦距离就定了,如果相机前后移动,对焦点也会跟着前后移动,而拍摄对象是固定的,当然对焦就不准了。因此半按快门要注意的第二点:重新构图时,相机的位置要保持不变,然后以相机为轴心上下或左右微微转动来重新构图。最后要注意的是,半按快门测光要惧用,它仅对拍摄中远景且拍摄目标较大时才可用。有的相机有专门的测光锁定按钮,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前面讲了这么多半按快门的重要,是不是任何时候都一定要先半按快门呢?我认为也不能这么机械。前不久在“摄影无忌”论坛上看到有位摄友就反对半按快门,更反对半按快门重新构图,他认为半按快门,相机肯定会动,那么对焦就会不实。虽然他的观点遭到大多数摄友的反驳,认为由于有一定的景深范围,微微转动相机是不会跑焦的。不过,我以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真不能半按快门或半按快门重新构图,如在抓拍时,机会稍纵即逝,半按快门可能错过时机,在景深较大的情况下,快门一按到底也不会拍糊。又如用某些微距镜头拍摄微距时,因景深很小,半按快门重新构图有可能跑焦,这时就一点不能移动相机来重新构图,只能通过后期的裁剪来达到理想画面。

  

以上仅是我个人对半按快门的理解谈点体会,或许也是一知半解,许多地方说得不对,谨供菜鸟摄友参考,并欢迎老鸟摄友批评指正。
发表于 2013-3-6 21:44:05 |
如何将闪光灯与室外自然光配合运用
在自然光(日光)下摄影,一般不需要辅助照明,因为自然光有足够的亮度。可是在有些倩况下则不然,如在强烈的日光下拍摄侧光或逆光的近景和特写人物活动,或在窗前拍摄在日光直射下的逆光人像,以及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拍摄较大的场景等,或因景物明暗反差过大,或因光线不匀,就需要补光。小型闪光灯既轻便,又容易控制光量,色温适宜,还可以多灯同闪,是比较理想的补充光源,如果运用得好,有助于弥补自然光的不足,改善照片质量。
  实践证明,在自然光中加用闪光灯,既可控制反差,又能调整色温,有时还可当造型光使用。这种用混合光摄取的影像,也显得格外细腻、柔和,能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现在先来谈谈闪光与室外自然光的配合。这里说的室外自然光,包括直射日光和阴天的散射光。在直射日光下摄影,用闪光灯补充照明的目的,在于减弱景物的明暗反差,并使阴影部分的影纹层次充分显现出来。因此,只有当被摄体处于侧光或逆光状态时才需要加用闪光。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闪光灯是用作辅助照明的,所以曝光应以日光为准,对于闪光灯的照度必须加以控制,切勿喧宾夺主。
  现以侧光摄影为例:在直射日光下拍摄侧光人物,曝光可以面部强光为准,其明暗反差,通过闪光灯补光,一般控制在1:3到1:4比较合适。如果使用自动闪光灯,要控制上述明暗反差的比例很简单,只要在选择闪光灯上的自动光圈级时,选用比相机上所用光圈大一级到一级半即可。倘若闪光灯上正好没有这个档次,还可通过调整相机上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来解决。如果使用手控闪光灯,则可采取调整闪光灯的功率装置,或闪光灯到被摄体的距离,或在灯上加纱等办法,来控制闪光灯的光量:这里有二点需要说明,如果你的照相机是焦点平面快门.就只能用慢速胶片,或者在镜头上加一个中性灰滤光片,因为焦点平面快门的闪光同步速度通常是1/60秒或1/125秒(目前比较高级的相机有1/250秒的),如用快速胶片,在强烈的日光下就不适用了。
  在直射日光下拍摄彩色片,如加用闪光,要注意日光色温的变化。特别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一段时间拍摄人像,为了保持现场光的色调和气氛,一定要在闪光灯上加用降低色温的滤光片。在阴雨天的散射光下拍摄人物照片,常因拍摄对象受光平淡,反差很弱,而使照片基调灰平、沉闷。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闪光作造型光,用闪光灯订出侧光和逆光等光线效果,以达到增加反差、丰富层次的目的。具体作法有两种:一种是,把闪光灯作主光,或置于被摄体的侧高处,打出侧光效果;或置于背侧高处,打出轮廓光的效果。曝光可以人物脸部自然光为准,把闪光灯的功率和距离调到比相机所用光圈多一级到一级半即可。不过这样作,需要一条较长的导线。另一种是,可以完全仿照双灯摄影的布光法,一只作主灯,一只作副灯,光位和光比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不同的是因曝光是以自然光为准,副灯的主要任务是引发主灯,所以在确定副灯的功率时,要比相机所用光圈少一级为好,以免破坏自然光的效果。

QQ|Archiver|手机版|CTPN旅游中国摄影网 ( 蜀ICP备19030079号-2 )

GMT+8, 2024-6-12 23:43 , Processed in 1.882377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